上海社保案201亿投向房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1:47 金羊网-新快报

  

上海社保案201亿投向房地产
■上海原社保局长祝均一是社保案的核心人物。

  审计同时显示社保局弄虚作假,掩盖社保资金损失9262.2万,瞒报增值收益31.22亿

  就在上海社保案渐入尾声,主要涉案人员已进入司法审判程序之际,记者获得一份国家审计署所做的2007年第86号《上海市社保基金运营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报告。该报告所披露的社保基金整体状况远比此前所暴露的福禧个案更为触目惊心:“多年来,上海市社保局共计运营基本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小城镇保险等8个险种的社保资金,金额共计达329.44亿,截至2006年7月17日,尚未收回的资金达255.41亿,占运营资金余额387.31亿元的66%。”

  根据报告,这些违规运营的社保资金大量投向了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不符的产业领域——比如房地产业。

  “截至2006年7月17日,对44家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201.25亿,社保资金甚至给不法商人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更有甚者,上海社保局一方面曾试图弄虚作假掩盖投资损失,另一方面又曾试图掩盖投资收益。“弄虚作假掩盖损失9262.2万”,“长期两套报表,瞒报增值收益31.22亿”。

  违规运营329亿

  其中违规数额最大的是企业年金基金和地方性社保基金

  经过整整一年半(2006年7月—2007年12月)的审计,国家审计署得出了如下结果:“上海市社保局共运营8种社保资金,共计329.44亿,截止2006年7月17日,尚未收回255.41亿,占余额387.31亿元的66%。”

  这其中,违规运营数额最大的是企业年金基金和地方性社保基金,分别高达132.73亿和175.91亿,占违规运营金额总额的93%。

  审计报告显示:“上海市社保局违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132.73亿。其中委托银行向哈尔滨百联德泓商业广场有限公司等发放贷款100.43亿,向沸点发放和展期24亿,通过中泰信托等机构发放贷款8.3亿,截至2006年7月17日,尚未收回96.05亿。”

  上海市社保局手握多少企业年金一直秘而不宣。据2005年上海社保局副局长鲍淡如公开透露,当时上海社保局所掌握的年金数字是110亿元。累积至2007年底,据业内人士透露,总额在150亿元左右。由此可推断,社保局基本把全部家底都拿出去“当”了。

  地方性社保资金则是另一个“钱库”。

  自1999年11月,上海市颁布《上海市小企业欠薪基金试行办法》始,在2002年和2003年,上海市相继颁布了《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等三项地方法规,建立了地方性社保制度。其间关于基金管理做了如下规定:开立专户,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挪用、侵占,而对资金运营则只字未提,成为留白地带。

  审计报告显示:“上海市违规运营地方性社保基金175.91亿。其中,使用小城镇社会保险基金169.06亿,向沸点、帝泰发放委托贷款157.06亿;使用小企业欠薪保障金发放委托贷款1.85亿;使用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基金发委托贷款5亿。上述地方性社保基金中有141.56亿尚未收回。”

  除上述两项巨额挪用外,上海市社保局还挪用了基本社会保险基金20.8亿元。

  审计报告显示:“自2005年起,使用失业工伤保险基金和促进就业资金委托银行发放贷款20.8亿,其中失业工伤保险资金10.8亿,促进就业专项资金5亿,截至2006年7月17日,尚未收回17.8亿。”

  201亿投向房地产

  社保资金投入和房地产走强时间段吻合

  在高达300多亿的违规运营背后,更令人咂舌的是2/3以上的社保资金都违规投入了房地产行业。

  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7月17日,社保资金对44家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高达201.25亿。”

  201.25亿意味着什么?据上海市银监局的统计,上海市全年的房地产企业信贷量不到1000亿。可见201亿足以改变整个上海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大局。这些社保资金违规入市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巧合”:上海市社保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的时间段和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强的时间段几乎完全吻合!

  据了解,上海社保资金运营分三个阶段,其自2002年起进入扩大运营阶段。而此时正是上海市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强之时,乃至于引起央行等国家机构多次发出预警信号,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大量社保资金入市显然对上海楼市升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金的投向和国家有关宏观政策导向不合。”审计报告中这样强调。

  报告披露,2003年,央行出台“121”文件,明确提出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控制豪宅别墅等高档物业信贷,但是,社保资金同期却逆向而行,向永德等12个别墅项目贷款25亿。

  审计报告透露,这201亿中共有159.07亿贷款发放给了36家不合条件的地产相关企业。

  弄虚作假掩盖损失

  社保局对委托运营资金缺乏监控,社保基金损失9262.2万元

  从1994年委托上海市浦东发展银行运营至今,上海社保资金的投资运营一直处于隐秘地带,基本没有像专业金融机构那样相对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其风险自然不言而喻。

  审计报告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资本市场运作中,由于社保局对委托运营资金缺乏监控,社保基金损失高达9262.2万元。

  其具体事实是,2001年7月,社保局拿出企业年金2亿元,委托华鑫证券进行运作,由上海仪电集团担保。后来,华鑫证券通过国债回购质押的方式将1.3亿挪做他用,最后无法偿还。为了掩盖这笔资金损失,仪电集团将其拥有的账面价值5197.17万资产评估为20052.万元,通过法院判决,以仪电集团下属企业作为欠费抵押的方式,将资产抵押给社保局,以此来掩盖违规投资造成的资金损失。

  “该资产按照重新评估价格10790.3万计算,社保资金损失了9262.2万元。”审计报告显示。

  除了违规运营带来的风险之外,社保资金本身亦管理混乱。

  在1998年以前,各地的社保局、社保中心等社保机构是由社保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维持运转,1998年的27号文则明确规定社保经办机构不得从地方社保基金中提管理费,由财政全额拨款维持运作。

  但是,上海社保局并未遵守这一规定,而是“通过违规列支经办机构经费9.7亿元等方式,挤占挪用社保资金16.94亿”。

  而多险种合一的管理制度也造成了一定风险,“自1999年来,社保局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违规划转到其他社保基金43.59亿”。

  此外,上海社保局还大量存在以物抵费的情况。此次审计就发现了以物抵缴欠费37.8亿。

  千龙网供稿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