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1:47 金羊网-新快报

  

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周国屏: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服装设计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广东工艺美术大师"。

  

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历史

  

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林则徐

  

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林觉民

  

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孙中山

  

天字码头妨碍了谁?
周恩来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通讯员 张文弢

  ●新闻背景

  天字码头即将拆迁

  据广州市越秀区长办公会议消息透露,有着300年历史的天字码头,明年6月将完成它的任务,成为广州人永远的记忆。根据规划,天字码头将在2010年前搬迁至新建的大沙头港湾广场,搬迁后,这里将不再停靠游船,而是改建为滨水景观广场,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亲水平台。

  大学教授周国屏称迁拆传统建筑要咨询市民

  “我们要保护天字码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日前,广州大学副教授周国屏致电本报,称看到天字码头要迁拆的消息后,感到不可理解。他认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始建于明代的天字码头有着近300年的历史,它是祖宗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宝贝,不可随意破坏。他建议天字码头拆迁要经过专家论证和咨询民意。

  难道非拆不可吗?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听到天字码头要迁拆的消息后,心情怎样?

  周国屏(以下简称“周”):我很震惊,心痛,手心出汗颤动。

  记:你有什么话要说?

  周:广州是有着2222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如果把像天字码头这样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都拆掉,那我们可以拿什么告诉子孙后代呢?为什么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在我们手中上一块块地被破坏呢?

  记: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我们的确做了不少伤筋动骨的事情。

  周:十多年前拆解放路,把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拆掉了,我们不仅失去了遮风挡雨的走廊,还把这种极具亲和力的集体记忆抹去了。历史文化遗产是不能重现、再生的,拆了就没有了。看在眼前,我真的很痛心。难道不破坏这些建筑就不能建设吗?

  记:而另一方面,有关方面在历史文化的保护上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呢?

  周:的确,政府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比如在北京路,在玻璃路面下保护和展示古道风貌就做得很好。唐、南汉、宋、明、民国五个历史时期的11层路面地砖,就很好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挖掘等等,这种意识与投入是值得称赞的。其实,只要你不想拆,还是可以不拆的。

  给一个迁拆的理由

  记:换言之,古代建筑拆与不拆要给一个理由?

  周:天字码头没有理由拆!因为它凝结了广州的历史与广州人的集体情结。它始建于明代,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了,这比美国的历史还长。也许对于中国5000年的历史,300年并不长,但不能因为我们身家丰裕就可以随意败家啊。

  记:你觉得天字码头的历史价值在哪里呢?

  周:别的不说,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在这里出现过,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风云际会,他们留下的足迹足以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辉煌片断。

  记:按照规划,天字码头迁拆后要改建为滨水景观广场。

  周:我不明白,珠江这么长,为什么偏偏要在天字码头的原址上建广场?改建广场,必然会给码头的原貌带来重创,莫非又要做假古董不成?

  记:从天字码头的功能看,你觉得它需要保持轮渡的作用?

  周:应该保持,亲水观光不能是静态的,只有当它仍然发挥轮渡功能的时候,才能让人亲临其境,人、渡轮才是码头上流动的风景。

  倡议保护天字码头

  记:你觉得有关方面为什么决定拆迁天字码头呢?

  周:不知道。但我认为一个开明的政府应该尊重历史、崇拜文化、善于听取民意的。对于天字码头这样一个凝结了广州市民很多心血的场所,更应该听听民意,不能长官意志,专家论证和民意咨询是必需的。

  记:天字码头价值何在?

  周: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外地人常问“广州有什么好玩?”所谓的“好玩”不是指广场、商场,而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如天字码头。保护传统文化,也是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记:在传统建筑的保护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

  周:修旧如旧,这是原则,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好。比如,上下九路粉刷一新,哪能再现当年的风貌啊。这就像八九十岁的老奶奶涂脂抹粉打扮得像少女一样,让人好不舒服。

  记:对于天字码头即将被拆,作为市民能够做什么呢?

  周:拆与不拆,政府应该倾听民意。如果市民不高兴拆迁天字码头的话,市民有权力保卫天字码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记:听口音你是潮汕人?

  周:是的,我是揭阳人。但从上大学起,来广州生活已经30多年了,广州是我家。

  专家意见

  拆建天字码头要审慎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对天字码头拆建发表三点看法:

  一、天字码头是广州著名的历史建筑。现在仿古的天字码头是否就在清代天字码头的原址上建设,需要严格的考古考证。如果就是原天字码头的原址,就必须实行遗址保护,并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可以因新建设而破坏原码头基础。

  二、广州的珠江两岸整治不能照搬上海外滩的做法,因为珠江比黄浦江窄得多。伸出河堤建景观平台是破坏了原珠江两岸的历史原貌。珠江广州段两岸历史上就有很多渡江码头,功能一直沿用。珠江夜游的起终点也设在天字码头,这本身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不应该换位。

  三、对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市政建设应该多听听市民意见,要有市民参与机制。不能少数人说要拆就拆,要建就建。广州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训值得反思,如拆毁六二三路,中山四,五路骑楼,大小马站书院群,广州体育馆等,这些都是广州重要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珠江两岸的建设更要反思。

  历史

  天字码头有广州第一码头之称。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历史悠久。广州从明代起就有码头兴建,到了今天,很多古码头已不复存在,惟独这近300年前的古码头仍屹立在珠江河畔。二是这里曾是清代的“官用码头”,数不清的军政要员、达官贵人,在这里下船,接受隆重的欢迎仪式;离开时,也在这里“恭请圣安”,上船起航。三是广州是一个对外贸易城市,凡海舶初来,外商来往均用此码头。

  林则徐

  1838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上任,从天字码头上岸。他也是从这里上船去虎门销烟的。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免职,离开广州时由此下船。

  林觉民

  天字码头曾经是晚清法场。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血染天字码头,他留下了感人的《与妻书》。除了林觉民,还有许多义士在这里就义。

  孙中山

  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从天字码头登上宝璧舰,赴梧州出巡广西,取道湖南指挥北伐军。伍廷芳与商界学界代表100余人到天字码头为其送行。

  周恩来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当时他就住在文德路一带,经常一早就从天字码头乘船到黄埔军校,晚上才赶回广州。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