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弯时化解邻里纠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2:20 新京报

  ●地点:海淀清河安宁南里

  本报讯 (记者张媛)一年前,为了解决居委会下班后居民无处反映问题,清河安宁南里成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志愿者服务队。如今,服务队已调解重大矛盾纠纷10余件,清河街道已打算在全地区推广这一模式。

  社区邻里磕碰曾没人管

  “别介啊,干嘛动这么大气呀?”

  “您呀,有什么事跟我说说!”

  这是71岁的苏大妈在小区遛弯时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

  2006年,苏大妈搬入海淀区清河街道安宁南里1号塔楼。据安宁南里居委会何东明介绍,安宁南里于1996年开发建设,共有5幢18层塔楼和12幢板楼。其中,塔楼里主要居住的是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年轻白领。

  “过日子总有磕磕碰碰的,年轻人又容易上火。”苏大妈如此形容刚搬入1号塔楼时的感受。她举例说,大到小区外的施工噪音、小到自家水管堵塞不知找谁来修,那时时常看到邻居们犯愁、抱怨。

  在居委会下班后“发力”

  “居民有事找居委会,可是居委会下班后该找谁呢?”居委会主任叶恒云问道。

  为此,2007年4月,在街道司法所的帮助下,成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志愿者服务队。据叶恒云介绍,首批成员由社区内的13名退休党员、楼门长和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居民积极分子组成,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51岁。

  2007年春,服务队甫一成立就遭遇了第一件重大矛盾纠纷。据1号楼的居民们介绍,当时与1号楼直线距离约10米处正在建设一家酒店,施工队日夜打井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居民回家后自发组织起来欲与施工队理论。

  苏大妈和社区人民调解志愿者服务队另一成员李德荣发现后,代表居民与施工队谈判。根据双方数轮谈判记录,最终施工队答应每月支付1号楼180户居民55元补偿金。

  志愿者服务站将遍布清河

  志愿者们如此理解自己的职责:及时发现矛盾,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立即上报。据居委会统计,服务队成立一年来,已调解重大矛盾纠纷10余件,可分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性纠纷、生产经营性纠纷和其他纠纷等四种类型。

  据清河街道负责人介绍,根据奥运安保工作的需要,目前街道正在组织总结安宁南里社区的经验,准备在全地区推广这一模式,预计今年清河26个社区和部分地区单位都有望成立人民调解志愿者服务站。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