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来了“洋大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3:35 南方都市报

  

登峰来了“洋大妈”
苏丹籍义工AHMED义务为洋街坊服务。

  ◎阿罕默德

  ●性别:男

  ●年龄:24岁

  ●身份:登峰街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义工

  ●地理位置:越秀区登峰街

  我的手机是“随时候命”状态,谁有需要我就把号码留给他。或者也可以带他去看看这一带哪家餐馆好吃、哪家医院方便、哪里的房子便宜又好住。

  ———阿罕默德

  毗邻广州火车站的登峰街、桂花岗一带,近年来聚居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他们或因为工作之需暂居此地,或因为稳抓商机举家迁往广州,渐渐使当地有了“小联合国”、“地球村”等贴切的称呼。

  面对外国人日益增多的现状,如何完善该片区生活环境的管理,成为了考验当地街道、居委的一大现实问题。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了上述地区一中一洋两名“好管家”,听听他们与洋街坊的故事。

  远离苏丹老家来到中国经商,24岁的阿罕默德已在广州登峰街一带生活了4个年头。虽然先后换过三四次住所,阿罕默德却从未搬离这个人称广州“小联合国”的地方。他说,自己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2007年10月,登峰街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宣告成立,会讲多国语言的阿罕默德摇身成为服务站的一名“洋大妈”,为初来乍到的外国朋友义务担任登峰地区的“生活向导”。

  如今,当了半年多义工的阿罕默德已是这个“小联合国”里的名人,许多中外街坊都说,“有事找他准没错!”

  热心老外甘当义工

  生于1984年的阿罕默德是一名苏丹人。4年前,他从家乡来到广州帮舅舅打理外贸生意。一年下来,他已经能进行简单的汉语对话。

  阿罕默德一直居住在登峰街。这里是广州市区非洲人、中东人等外国人最集中区域。登峰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材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23日,仅是登记在案的境外人员就达到1706人。2007年10月,登峰街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宣告成立,专门聘请了多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这里的外国人提供政策咨询、暂住证办理、出租屋房源等便民服务。

  不过,由于聚居登峰地区的外国人多以中东、非洲籍为主,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常常为一些听不懂的小语种而头疼。“当时我们一下就想到了热心老外阿罕默德,并向他发出‘平时有空就过来帮忙当翻译’的邀请。阿罕默德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一名工作人员说。

  这以后,会讲中文、英语、阿拉伯语和多种苏丹本地土语的阿罕默德三天两头就会到服务站转一转,义务为前来办证或咨询的洋人朋友担任“生活向导”。遇到生意忙的时候,他也不忘交代大家,“有什么事打我的手机就好”。

  精通吃住行人称登峰通

  中国人的办事处出现一副黑脸孔,不少街坊刚走进服务站时,都会为此感到惊讶。而当大家听说这位苏丹年轻人竟是一名“志愿者”时,都无一例外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登峰街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负责人王主任说:他是我们的“登峰通”,登峰街一带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他都知道。

  “我的手机是‘随时候命’状态,谁有需要我就把号码留给他。或者也可以带他去看看这一带哪家餐馆好吃、哪家医院方便、哪里的房子便宜又好住。”阿罕默德笑着说。

  认识阿罕默德2年多的广州街坊阿春说,阿罕默德非常细心和热情,“今年2月初的时候,阿罕默德一名素未谋面的老乡因骨折住了院,刚好他的签证又快到期。阿罕默德知道后,便主动到服务站为其领取了登记资料,又找到横枝岗的那家医院开出医生证明,最后替受伤老乡一一办妥了续签手续。”

  非洲人阿生才搬进金麓山庄5天,说起阿罕默德,他很感动:“阿罕默德很热情,帮我做翻译办理暂住证,还介绍好房子给我,我想我们以后会成为好朋友。”

  如今,热心的阿罕默德已是这个“小联合国”里的名人,许多中外街坊都说,“有事找他准没错!”

  初尝“洋大妈”给外国街坊带来的帮助,登峰街道办事处计划建立一支由外国人组成的义工队伍。

  统筹:本报记者 郭媛

  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 郭媛 陈淑仪 谭希莹 李春花 通讯员 马伟雄

  摄影:本报记者 谭伟山 马强 姬东 李春花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