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童工源自权力展示快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3:45 南方都市报

  世相

  经常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某些公司开业,或者由政府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上,总有一个固定的群体存在,那就是学生。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烈日暴晒,这些孩子要么担任鼓乐队的伴奏,要么手持鲜花,充当着欢迎的人群。

  这样的景象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在笔者读小学时,也曾短暂地加入过鼓乐队,每当有某某社会活动,学校里的鼓乐队就会奔赴现场。如今这些“学生群众”不仅要完成政府活动的某些任务,还会经常出现在一些企业活动的重要场合。

  本地媒体近日报道,中山市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对此就持有异议,他认为,如今各种社会活动经常会去学校找学生,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造成社会上不好的影响。笔者还记得曾有报纸报道,在一个领导讲话的场合,下面那些充当“群众”的孩子们被烈日暴晒,而台上的领导却有人撑伞遮阳,如此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公众强烈的反感。

  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最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场合都需要学生充当“群众”。或许在那些组织活动的主持者看来,学生容易调派,也不大容易有怨言,而且拉出一帮学生充当台下的群众,台上的发言者或许会有一种“革命事业代代传”的感觉。

  但是无论如何,把学生当作“免费童工”,随意调派,这意味着如今的教育部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时代。在那样一个政府统管一切领域的年代,学生只不过是随意调派的仪仗队而已,领导喜欢把学生组织起来,手持鲜花,列队欢迎,让被接待者享受着“众星捧月”的权力虚荣感,这种对“权力展示”的虚荣心,使得“学生仪仗队”至今还兴盛不衰。

  让学生淡出这样的社会活动,表面上看,是让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从学校退场,不能随意调派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背后却蕴涵了如今政治文化的一些缺失所在,由于政府官员可以不用对公众直接负责,所以他们对排场、仪式仍然乐此不疲,期望在这种场合下享受到“权力展示”的快感与虚荣心,而这恰恰才是学生充当“免费童工”的根源所在。

  □成庆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