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之外70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3:45 南方都市报

  

沙井之外70小时
逝者:韦照淮
沙井之外70小时
这就是吃人的沙井。
沙井之外70小时
阿姨拿出在下水道捞出的童鞋。
沙井之外70小时
下水道很深,要长长的消防梯才能进入。
沙井之外70小时
父亲想跑进警戒圈,被及时劝阻。

  ■消失的小生命

  逝者:韦照淮

  籍贯:广西横县

  生前住址:佛山市南海区聚龙村出租屋

  终年:5岁

  去世日期:2008年3月16日

  随母加班 经常睡不够

  他在幼儿园午睡总是睡过头

  3月19日,韦照淮的小身体被消防员捞出沙井,他在这个世上只经历了五个春夏秋冬。

  “早知就一直把他寄养在老家了。”小照淮离开后,有亲戚这样感叹。2003年6月3日,韦照淮在广西横县出生,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好将他交给亲戚照顾。去年9月,放心不下的妈妈把他带到打工地南海,送进工业区的幼儿园。本是为了一家团聚,未想才半年光景,已成永别。

  他的家只有10平方米

  “他是个贪睡的孩子。”幼儿园的谭老师这样回忆小照淮。她说,孩子可能是要经常跟打工的妈妈一起熬夜加班,所以有些睡眠不足,每到幼儿园午睡的时间,他总是一躺下就睡着了,而且午休时间过了想把他叫醒也很不容易。

  提起这个,妈妈梁志英感到内疚。其实她也希望孩子能够好好休息,但夫妇二人都在外打工,实在不放心把5岁儿子单独留在出租屋。一家三口租住的房子大约只有10平方米,做饭、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却连窗户都没有。梁志英把小照淮带到工厂玩,却因此埋下祸根。

  “我走到哪都把他紧紧地带在身边,直到出事前几天,见他渐渐懂事,对周围也熟悉了,也不到处乱跑了,才放他自己出去玩的。”

  他是“狡猾”的左撇子

  在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眼里,小照淮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有时甚至是很腼腆很害羞,刚来佛山的时候,他还曾经有几次因不敢与小伙伴说话而急得哭出来。

  不过,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大部分是外来工子弟,相近的家庭背景使小照淮很快跟大家混熟了,与小伙伴们快乐地玩耍,幼儿园要是放学或放假,他反而感到难过。

  听话的小照淮也有他的小狡猾,他是个左撇子,学写字和画画都习惯用左手握笔。幼儿园老师为此给他纠正了好多次,他于是学得“乖”了,在老师面前用右手握笔,老师一转身就改用左手赶紧描几笔。

  家人无力葬他在佛山

  3月15日那天,小照淮不用上幼儿园,他就和伙伴一起到妈妈打工鞋厂外面玩耍。路边沙井上有个木板盖,小照淮就站上去玩耍,乐呵呵地跳啊跳,木板却忽然翻开,圆圆的沙井成为了他生命的句号。

  “我们要把他带回广西去。”爸爸韦三光说,他本想把孩子的骨灰保存在殡仪馆或就地埋葬,但是费用太高了。

  3月16日,5岁男童韦照淮落入南海平洲东平路沙井中死亡。随后的3天近70个小时中,他的父母多方奔走,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营救,最后变成想办法打捞遗体,3月19日才终于见到儿子被打捞出水。

  16日,家人找到两只鞋

  3月16日,星期天,女工梁志英如往常一样到工厂上班,她的丈夫也一早就外出做工。幼儿园当天放假,梁志英不放心5岁的儿子韦照淮单独留在家里,就带他到厂里。韦照淮上的幼儿园每月只有两天休息,他到了妈妈厂里,很高兴地跟妈妈工友的儿子小王玩耍起来。

  下午4时,梁志英在厂房见到了小王,随口问韦照淮去了哪里。小王回答:“不知道。”“你们不是下午都在一起玩吗?”“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梁不禁担心起来,赶紧出门寻找。

  可是,找遍了附近也没有找到,梁志英惊慌起来。工厂的老板说,别着急,再找,并通知了她的丈夫韦三光。但始终没有发现韦照淮的踪影,甚至没找到下午见到过他的人。不得已,梁志英去了一道之隔的平洲派出所平西社区中队报警。

  民警告诉她,已经立案,建议她再去找找,可能是在附近玩。韦家的亲戚、朋友、老乡都被发动起来到处寻找。天黑下来,梁志英渐渐觉得冷了。

  傍晚6时,有人在工厂后面那条烂尾路上发现了小孩的拖鞋,只有一只,在一个盖着木板的沙井边上。

  心急火燎的梁志英夫妇赶到一看,正是儿子的鞋。大家拿来电筒,掀开木板向井里看,但什么也看不到。他们再次报警,民警很快赶到,并通知了消防部门。

  “鞋在井边,但小孩未必就是掉到这口井里去了。”有人这样安慰着韦三光和梁志英。韦三光没答话,用长竹竿到井里捞,竟捞到了另一只拖鞋。“一定是掉在这里的,快救一救他。”

  17日,玩伴证实坏消息

  在夫妇俩的恳求下,凌晨2时,消防部门开始抽沙井内的污水,但沙井下的管道中积存了很多污水,未能奏效,只得暂时停下。

  韦三光陪着妻子在医院直到天明。几个亲戚也不敢离开,想着法子安慰:“或许是人贩子拐走了,故意把鞋留在这里。”不管怎么样,没见到尸体,夫妇俩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我要到井边看看。”一大早,梁志英就挣扎着回到了沙井边,但是在沙井边看着儿子的拖鞋,她又昏了过去。

  韦三光请小王的家长亲自问问孩子,但小王的父母告诉他们,已经问过,孩子只说什么都不知道。

  那边厢,小王上课却有点精神恍惚。心存疑惑的班主任吴老师安慰他,让他把当天的情形再回忆一下。小王忽然说了一句:“那井里水好深啊。”最后,他终于透露实情。

  当日下午,小王和韦照淮一起在路边玩耍。他们看到路边沙井上有个木板盖,韦照淮就站到木板上玩耍,乐呵呵地跳啊跳。木板忽然被踩翻开,韦照淮大叫了一声,从井口掉了下去。小王后来仗着胆子去井口看,水面上已经看不见韦照淮。

  小王后来被带到工厂,当着韦三光等人的面用粉笔画出当时的情景,坏消息终于被证实了。

  18日,父亲跑到广州求救

  韦三光开始四处想办法,要把儿子捞出来。但是沙井本身是烂尾的地下管道,里面积存的死水常年不流通,里面充满了沼气。并且井深4米,井口到水面也有近2米,没有专业器材的民警根本无法打捞,消防部门也感觉棘手。

  听了朋友指点,韦三光甚至跑到广州求救。他口袋里装了200元钱,打的士到了广州,转了半天后,终于找到一家派出所。但对方表示,这件事还是要由当地部门来处理,打捞也是由专业公司做,建议他回佛山。

  韦三光也不知什么公司是专门打捞的,于是跟的士司机说了。司机把他带到珠江边上一家打捞公司。打捞公司的人客气地接待了他,但是表示本公司只做打捞沉船等业务,小孩落井要找消防部门解救。

  转了一圈,韦三光发现自己已经没办法了,而且打车的钱也不多了,又在老乡的指点下,在广州到处去找电视台、电台、报社。

  到了下午,钱几乎花光,韦三光一无所获,苦着脸坐在一家电视台的停车场旁边。附近一个司机注意到了他,交谈得知情况后出了个主意:“有事情,找政府,你去政府大门口去找,找不到你就坐那不走。”

  韦三光回到了佛山南海,叫上妻子和两个亲戚打车去了南海区政府。区政府的人仔细地了解他的情况,然后打电话给公安、消防、桂城街道等部门布置,“你们回去,我们已经安排了。”

  傍晚6时,到处碰壁、忐忑不安的韦三光回到儿子掉落的沙井处,惊喜地发现已经有人在井边准备打捞了。村里运来的水泵正在突突地响,沙井中的水被一点点抽出。消防员和民警也在井边随时准备开始打捞。抽水,抽了一夜。深夜时消防员告诉韦三光,等抽干了水就通知他来,于是他只好回家。

  19日,抽出几千立方污水

  韦照淮出事的那条烂尾路,露天敞口的沙井都被建筑垃圾掩盖上了。南海区市政管理局的负责人说,他们已用侧石把井口封住,再用建筑垃圾覆盖上,希望以后不要再造成这样的悲剧。

  上午11时,几千立方米的污水被抽出,消防员终于能下沙井了。他们背了氧气瓶,腰上系紧了安全绳,爬下足有3米多长的橘红色折叠梯,下到齐腰深的污水里。他们在2×2口径的地下水道中摸索了很久,先向西边找,什么也没找到,后来在另一个沙井口冒出来,又开始向东找。

  时间一点点过去,蹲在水泵旁的韦三光点起一支烟,背转了身。警方警戒圈外的梁志英也在亲戚的搀扶下,眼泪汪汪地远远看着。

  11时20分,消防员告诉韦三光:“发现了一具尸体,但不知是不是你儿子的。”又过了大约半小时,一个白色的蛇皮袋被传上。消防员们撑起遮阳伞挡着,韦三光被公安喊去辨认,他见到了分别4天的儿子。

  “脸红红的,一点都没有改变颜色,也没有肿胀,完全像是睡着了一样,衣服还是那套蓝色运动服。”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郁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继江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