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波:致力古人类研究与“巫山人”相伴24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4:23 华龙网-重庆晨报
   

人物档案
  黄万波:男,75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他是“巫山人”的发现者。论证的“东亚人起源于长江三峡”学说,改写了科学界对“人类演化史”的定论。

人物原声
  “从到巫山发掘开始,过去了24年,我也老了24岁。这24年发生了很多事,尝到很多艰辛,也有很多快乐。值得!我只是个研究者,根本想不到重庆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其实,这些荣誉应该给巫山人民,给龙骨坡的老百姓。”

妻子眼中的他
  “我家老头真是个不错的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家里也能照顾到。我们基本上是两个人在家,有些家务事也是他做。现在他体力不行了,但还是经常去重庆巫山,经常出差,坚持野外工作。老头儿挺不容易的。”——妻子顾玉珉

  3月21日上午,黄万波静静地坐在电视台演播厅外的一个角落里。他在等候“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颁奖典礼的彩排。“把我放在人群里,谁都不会注意我这个普通的老头子。”见记者注意他的西装,不善言辞的黄万波开起了玩笑。
24年间每年都去巫山
  黄万波依然记得这个时间:1984年。那一年,他带着一支联合考古队,到了巫山龙坪村龙骨坡。联合考古队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组成。
  考古队的目的,是寻找长江流域的人类化石。1985年,考古队正式在龙骨坡进行考古发掘。“你看,现在我都老多了。24年了嘛。”黄万波说,这24年里,自己每年都会到龙骨坡。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两三个月。
  黄万波想都不用想,就能说出这个日子:1986年10月4日。“在挖出的化石中,有一颗比蚕豆稍大的牙齿。我们当时就辨认出,这是一颗巨猿的牙齿。”随后,他们又发现了一段下颌骨,而且还有两颗牙齿。另外,发现两件石器。
  当年11月公布的考察结果,震惊了考古界:在龙骨坡发现了“巫山猿人”化石,距今约200万年。
“就像个当地农民”
  10年前的9月,记者曾到龙骨坡采访,第一次见到黄万波。
  “他和我们没得啥子区别,就像我们当地农民一样。区别就是他戴眼镜。”当时,当地村民这样描述黄万波。
  第一次见到的黄万波,清瘦,晒得很黑。刚下过雨,脚上穿着高筒雨鞋,鞋帮粘满泥巴。衣袖袖口,也“点缀”着不少泥巴。“那个条件算是很好的了,我还可以租农民的房子住。”10年后再见,黄万波笑着说。
  “10年了,看得出我又老了不?吃苦没啥,有了发现,吃点苦算得了什么?”黄万波用手扶了扶眼镜。
一篇论文引轩然大波
  1995年,黄万波等写的《亚洲的早期人类化石及其石器制品》,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部分专家质疑:“作为一个有着200万年遥远历史的古人类遗址,为什么经过4年的发掘,却仅仅发现了两件石器?”
  黄万波和考古队员,在1997年11月重返龙骨坡。这一次,又发现了20余件以石灰岩为原料打制的大型石器。随后,数百件石器、象、牛、鹿、麂等多种食草动物的肢骨化石,陆续“出土”。
  “我现在还在重庆境内进行古人类的研究。已发现了几块人类化石,具体年代,可能在今年底揭晓。”黄万波透露。
  文/本报记者 杨光毅 图/本报记者 杨新宇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