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掉故宫建住房?太假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4: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首席记者 薛玲

  “‘账其实很好算,与其每年花十多亿维修,不如干脆炸掉故宫,彻底改造成建筑用地,大大解决北京土地资源缺乏而引起的房价暴涨的情形。’在北京人普遍抱怨‘房价太高’的呼声日隆之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商日前通过媒体发出这番肺腑之言。对此,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胡云景表示认可,并称就此可提供2400万平方米的可居住面积,为120万人口提供住房,有效降低北京房价。”

  近日,这段消息在各大论坛和网站疯传,引来网友众议。3月25日,《东方今报》在国内新闻版刊登了这则新闻,并被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昨日,不少网站甚至还制作了专题来报道此事。然而,记者却在调查中发现,这则新闻有多个可疑之处,其真实性值得质疑,极有可能是一篇假新闻。

   ○事件回放

  北京房地产商想炸掉故宫?

  在百度上输入“炸掉故宫”四字,仅需0.001秒就找出了178000篇相关网页,记者大致浏览了一下,基本上每一篇文章都在讨论、或者声讨北京房地产商妄想炸掉故宫一事。网易财经甚至还针对此事做了专项民意调查,吸引了37687人次参加,其中,有80.8%的人反对,11.9%的人赞同,剩余的7.3%则表示不怎么关注。此事的诱因,正是《东方今报》在3月25日刊登的新闻报道——《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放言 竟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文末署名“余东”。在这篇长约百余字的文章中,不仅提到有房地产商想炸掉故宫彻底改成建筑用地,甚至还指明点姓地称“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胡云景”对此表示认可。正是这种指明道姓的凿凿之言,让网友的情绪在瞬间爆发,不少人都发表文章指责“房地产商利欲熏心”,个别写手还以真名发表评论文章,谴责开发商的言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对历史的漠视。

   ○记者调查

  第一步 北京房地产商协会并不存在?

  难道真有开发商想要炸掉故宫?记者决定与文中的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胡云景取得联系。但令人惊讶的是,除了此事之外,在网络上竟然找不到与该协会有关的任何事件和内容。于是,记者拨通了北京市民政局的联系电话。“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没有听过这个协会的名字。”北京市民政局宣传教育处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刚一听完记者的来意,就如此表态。同时他还称,自己也已听到了这种言论,但认为不过是无稽之谈,因为“没有人敢去拆故宫”。

  在北京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查询到,“北京房地产商协会”并不在北京市民政局所管辖的正规民间组织行列中。该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还对记者解释称,原则上,只要冠以“北京”开头的民间组织,都应该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而未能查询到就只能说明该组织“不存在”或“非法存在”。同时,北京市114中的号码登记信息中也没有这样一个协会。

   第二步 新闻来源于一篇时评

  基于网络言论和媒体报道来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北京房地产商”这一具有特殊含义的身份。但如果,北京房地产商协会并不存在,那么,所谓的协会会长胡云景是否也不存在呢?如果胡云景是个虚构的人,这则新闻又是如何出炉的?记者决定向刊登此事的《东方今报》核实新闻来源问题。昨晚6时许,记者拨通了《东方今报》编委办的电话,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在听闻来意后立刻声明:“我们报社并没有一个叫余东的记者。”经报社查询,这则新闻应该是报社编辑所选登的国内新闻,并非报社记者采访。这则新闻刊登在3月25日的“中国新闻”版面上,编辑名叫李鹏飞。

  “我相信这是真的新闻,因为它原本是发表在3月24日《南方日报》第二版上的一篇时评,作者是叶公权。”《东方今报》编辑李鹏飞这样对记者解释。他称,当时看到这篇时评后就觉得很有新闻价值,而且又发表在《南方日报》这样的党报上,具有权威性。“其实当时我们也想到要和南方日报联系并核实,但因为没联系到人,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把新闻处理得很小,发在了报纸的边栏位置。”李鹏飞承认,是他自行将这篇时评处理成了新闻的模式,最终发表。

  第三步 时评来源于一篇网络博文

  通过网络查询,记者找到了叶公权署名的这篇时评,名曰《拆故宫建住宅肯定是愚人节笑话》。记者注意到,这篇时评不仅被刊登在了《南方日报》上,还被包括新华网、新浪等在内的多家媒体转载,影响甚大。但是,在这篇时评的开篇第一句,叶公权就写到:“一篇博文指名道姓地说,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先生胡某‘明确指出’,北京土地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的情况,其中最浪费的就是故宫。”很明显,这篇时评的新闻来源是一篇网络博客文章。

  随后,记者也找到了这篇网络博文。这是新浪博友“星光大道”于3月22日晚9时59分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名曰《北京土地紧缺 专家建议炸掉故宫》,文章归类为“股市趣闻”。作者的身份比较隐匿,记者只能从他曾经发表的各类博文中推测,这是一个正在股市中博弈的人,关注股市,喜爱炒股。

   第四步 该信息最早出现在2006年?

  继续查询下去,记者发现,这篇文章最早应该出现在2006年。因为,2006年5月30日,《信息时报》发表了一篇署名徐光朝的新闻《“北京地荒,专家建议炸故宫”?》。在这篇新闻中,徐光朝不仅找到了“专家建议炸故宫”这篇文章来源是署名“网易乱弹日报”的帖子,还指出该文章只是网友的一篇“乱弹”,但经过千百次的转载后,发帖人的“编首语”已经被人有意无意地去掉,文中的人名也做了改动,剩下一篇“几可乱真”的“消息”,让众多不辨真假的网民白白激愤了一回。

  一路追查下来,记者愈发迷惑了:根据调查显示,这则影响甚大的新闻或许就真的是无稽之谈了。昨晚6时许,记者试图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系,核实新闻的真实性,但对方电话已无人接听。

   ○快评

  咬咬“炸故宫”这条新闻

  -张兮兮

  笔者产生一个怀疑——“炸故宫盖房”言论中称“与其每年花十多亿元维修,不如干脆炸掉故宫”,但根据《新京报》2005年1月28日题为《京城五大世遗调查》的新闻报道可发现,“故宫2001年至2003年的《预算单位决算报表》显示,三年间修缮费分别为2375.4万元、2324.5万元和9922.6万元”;而根据2005年4月11日《深圳晚报》题为《公园也钻钱眼》的报道,“故宫发言人解释说,故宫的古建修缮费每年1亿元,到2008年奥运之前共需7亿元”。从这些数字来看,故宫根本没有达到每年十多亿元的维修费,那么“炸故宫盖房”言论所阐述的数据究竟从何而来?

  笔者发现另一个惊人的巧合,在2006年5月,在很多以媒体时评题材出现的文字的新闻由头中有这样的描述——“账其实很好算,与其花数十亿改建,不如干脆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彻底疏通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到10年就能超过上千亿。在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的呼声日隆之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日前通过媒体发出这番肺腑之言……”将这段话和“炸故宫盖房”言论一对比,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同时,《信息时报》的调查稿也印证了这一点——“令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是以下事实新闻:阻碍长江开发建设,专家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由南京长江大桥类推至北京故宫……”

  至此,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出,历经近两年“炸故宫盖房”又再次“曝出”,该反思的恐怕不该只是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演义和职业道德,更有房地产商为人为商的道德修为和责任。是讽刺还是玩笑?我们不得而知。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