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加强理性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06:24 大众网-齐鲁晚报

  山东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 徐延春 摄

  《考试说明》(语文科)与教师见面后,多数教师用“坚守”、“探索”来概括2008年的语文考试说明。部分老师认为,今年的语文高考稳中有变,一是继续体现高中课程标准的规定,再是较以前更加科学、准确。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任课教师刘敏认为,在今年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命题指导思想”部分,第一次加入了“不依据某一版本的教科书”的内容,另外还提出了“以高校合格新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为依据”的内容。这些应是对素质教育的呼应。“语文素养”的内涵比“语文能力”更加丰富,它包括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总之,定位更加明确了。

  刘敏老师认为,考试内容部分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在“必考内容”部分,现代文阅读由“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在“选考内容”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由原来“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改为“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简单地说,科技说明文搬到第二卷的选考部分来了。这样看,科普归位于“实用”;第一卷中,突出了“论述”。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论述性文章大量存在,其地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这样一种考查,更加切合教学的需要,对阅读教学实践也是一种积极的训练导向。

  刘敏老师说,2008年考试说明的“写作”部分中,“发展等级1、深刻”一条,由原来的“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调整为“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今年的表述准确了。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因果关系,有主次关系,有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等,内涵比较丰富,符合生活的实际。而只有“因果关系”是不客观的,实际上会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

  对于写作考查中,每出现一个错字扣一分这样一个要求,刘敏老师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关于作文的书写,从2007年山东考纲就提出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的要求,也没有“封顶”的表述。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刘敏老师说,作为具有十几年专门语文学习经历的人,一篇800字的文章,还要出现错别字,实属不应该的事。

  以上是2008年考试说明与去年考试说明相比出现的几点变化。这对广大考生的高考复习是有指导意义的。考生应该适当调整,如,注意社科类论文的复习,提高对错别字问题的认识和要求,作文要加强理性思考等。大家更期待在考纲引导下的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严谨、大方、稳定,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又具有时代的探索、创新精神。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