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每个人都是生存的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3:36 南都周刊
韩东:每个人都是生存的英雄
作家韩东

  导语:与十年前“断裂”运动时的尖锐、犀利相比,现在的韩东更像一个世外高手。他躲在无边眼镜后面的面容清峻、严肃,虽然谈笑间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于边缘,但从《扎根》开始的每一部长篇,却都给疲软的当代文坛吹来了一阵劲风。

  三月。南京。在半坡村酒吧晦暗的背景里,韩东用缓慢、平静的语调谈着他的新书《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韩东把写作比作练功夫,把文字比作一种修炼。他坦承,写作写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向内功的修为。从原来的张扬走向内敛,直至最后达到收放自如。站在文学现场之外,他不经意间吐出一句狠话:我还没来呢,你们瞎折腾什么?他脸上露出一丝孤高,但继而莞尔一笑:这是一句诗,可不是说我!

  南都周刊:《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的?

  韩东:我现在基本的频率是两年一本书。01年开始写《扎根》,03年出版。然后歇了半年,《我和你》是05年出版。这本书应该是07年下半年出版,因为我最后截稿是6月份,后来是出版社方面的原因,拖到最近才出版。这本书的启动,启动不一定是开笔,是指开始思考和收集材料,这个应该是05年下半年到06年初的事。

  南都周刊:从构思开始就进入写作的状态了吗?比如生活上更规律了。

  韩东:没有。就是感觉这个事开始了,其他的事情就靠边。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想,这个是花时间的。这个我一般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吧,看有关的书,阅读资料。然后再开笔。

  南都周刊:你说的有关的书,是指和你要写的题材接近的书?

  韩东:各方面准备吧。一个是围绕你写的东西,比如我写的是70年代前后的事,那些东西你得看。熟悉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实际上我是经历过那段的,但写作不能完全凭记忆。还有当时的氛围,你要沉浸到里面去。所以,当年有关的回忆录、历史材料你都得看。还有农业生产知识,你也要了解。它和现在已经不一样了,这些东西你都要回过头去再看。当然你还得看小说,看别人的小说,不是别人写知青的,别人写知青的我一本都没看。我是说,你得看一些小说,让自己预热。从写什么到怎么写,这些问题你都得思考。实际上就是一个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过程。这个阶段应该还是比较舒服的,别的事进来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做,然后再回来。实际上从开笔写一稿到最后完成,这个时间每本小说也就大概一年吧。

  南都周刊:预热是每次都选择同一个作家,还是根据所写题材不同各有选择?

  韩东:不。这和你现在的想法是结合到一块儿的。比如我下面的一本长篇,我前面的准备工作肯定要加强,我觉得以前还是太潦草,因为我下面要写的这个长篇,怎么说,比较起伏跌宕,比较曲折,跟以前的东西不一样。当我写《英特迈往》的时候,我就想到下面的一本。很多对小说的认识啊,当然你无法在这本小说里落实了,那么你要到下一个小说里去落实。

  南都周刊:下一篇要写什么?

  韩东:现在还没启动,目前的想法是写知青,但是在方式方法上,不是像以前的小说。可能大家从《扎根》到《英特迈往》,觉得方式变化不大,实际上我每次都觉得变化很大。从下一本从怎么写的角度讲,现在我就要看大量的畅销书。

  南都周刊:比如什么?

  韩东:比如说,我刚看了一本《追风筝的人》。我看了以后觉得写得比较差。但是我觉得畅销书里面肯定有好的。这不意味着我想写一本畅销书。我想强化一个意识,就是今天的读和写是一个什么关系。这样有一些书会被纳入我的视野。当然中国作家写的畅销书我肯定不会看,因为他们写的就是畅销,为了畅销而畅销,没有方法在里边。比如那些工业化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电视剧,他们有方法在里面。中国的电视剧有时候火了,有时候不火,它没有方法在里头。不是他们写得好和坏的问题。

  南都周刊:但是中国也有不少作家写一本畅销一本,他们也没有方法?

  韩东:他们有方法,但他们是中国方法。我的目的不是畅销。因为从小说原初的东西看,比如《三言二拍》、古典的话本小说,那时候就没有什么严肃小说和畅销小说之分。小说就是一个下里巴人的东西。

      编辑 徐夏 记者 刘子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