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禽流感人际传播疑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4:0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刘炎迅 医学界最担心的是,禽流感病毒会发生突变,不再是一种禽鸟病毒,而成为一种人类流感病毒新亚型 陆侃死后不久,他52岁的父亲也被确诊患上禽流感。这对身处南京的父子,是至今被中国官方正式确认的首起家庭 聚集性人禽流感疫情病例。 2008年3月18日,陆侃死后第107天,江苏省卫生厅网站刊出长文,首次披露了关于他死亡前后的救治过程 。但官方未能在文中解释陆氏父子先后致病的原因。 52岁的陆伟已经康复,他看着这篇文章,“大半天不说话”,只是坐在儿子的照片旁,静静地流泪。 “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有相当多的病例确实没有明确接触死禽的历史,中国截至目前,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致病的共 27例,其中有10多例没有接触死禽。”日前,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公开表示。 “这些人是如何致病的?”“禽流感病毒是否已经变异?”“是否已经获得在人际间传播的能力?”人们不免产生一 些疑问。 变异的不确定性 “简单地说,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一个种类。”陈福勇对《新世纪周刊》说。这位经验丰富的学者,是中国农业 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多年研究禽流感病毒。 从病毒学意义上,流感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基本只在人类中传播感染,不会在动 物间传播,丙型病毒一般只会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疾病,不会导致疾病流行。甲型则比较“厉害”,能够让人、家禽、野鸟、猪 、马、海豹等不同种群的动物染病。 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称为鸡瘟。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禽流感记录。直到1955年,研究人 员才证实,这种致病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此后,有甲型流感病毒导致的禽类患病更名为禽流感。 “在显微镜下,甲型流感病毒是个形状怪异的球。”陈福勇说,在“球”表面,覆盖着两种不同的纤突,具有抗原特 性,分别是红细胞凝结素(代号H)和神经氨酸酶(代号N)。现已发现,在甲型流感病毒球状表面,有15种特异的H和9 种特异的N。 H和N各有“本领”,前者可以使病毒轻松附着在生物细胞的受体,使其感染。而后者,则会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 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不同的H和不同的N,展开任意的“搭档”,会形成极为丰富的组合,它们是病毒亚型分类的依据。 这些不同模样的亚型病毒,“如同三四岁的孩子,没一会儿就要闹腾一下,每当这时,病毒就完成了一次小突变,尽 管单次来看变异程度微小,但却能轻松化解针对变异前的病毒的疫苗的攻击力。”陈福勇说。 类似的变异行为,还发生在两个特异的亚型病毒之间,它们彼此交换基因,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亚型病毒。“可以拿 化学里的氢气和氧气做类比,两者一结合,就变成了水,完全不同样子了。”陈福勇说,因此,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很难识别 ,往往容易受到新病毒致命的袭击。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流感大流行。 1918年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完全是禽流感病毒本身的一个变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了“西班 牙流感”病毒,共有2200万人死于该病,大大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 1957年和1968年的两次人群流感大流行,则分别是由来自禽流感的病毒节段与人流感病毒基因片段重配所致 ,先后有近200万人染病丧生。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存在不确定性,难以把握。”广州市中山三院感染科副教授、广东省急性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临 床救治小组专家组成员邓子德对《新世纪周刊》说。 当病毒自身的这种不确定性遭遇现实复杂的生态环境时,它就变得更加让人头疼。 2006年,在德国吕根岛,人们发现猫感染禽流感死亡。2004年初,泰国还曾发现老虎感染禽流感H5N1型 病毒。 2007年12月19日,美国农业部网消息,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猪流感病毒H2N3,这种病毒属于H 2流感病毒组,是由禽流感和猪流感的基因分子共同组成的。科学家从猪流感H2N3病毒中可以分离出H2和N3混合基因 片段,正是这种基因特性赋予了H2N3病毒具有感染猪的能力。猪有可能充当起“病毒携带”的角色,把流感病毒由禽类、 猪传染给人类。 2008年3月17日,国际突发性传染病会议上,印尼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称,印尼雅加达一少女同时感染了人流感 H3N2病毒与禽流感H5N1病毒,这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信号。“这极易导致病毒产生更复杂的变异,从而适应人体,实现 人际间传播。” 这些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似乎正朝着人际间传播这一方向大步突进。当年,正是经历了相似的突进,禽流感病毒经 过连续的基因变异,成为恐怖的“西班牙流感”,给人类致命一击。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目前有专家已经可以证明,人类感染的H7N7和H5N1病毒中,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导致 1918年病毒具有超强致病力的部分基因变异。病毒每次感染人类,甚至猪、狗等其他哺乳动物物种都会发生一次变异,而 这些变异的方向,全都使得病毒更容易在人体内存活和繁殖。 钟南山也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毒株。目前H5N1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仍属禽 流感病毒,无人流感病毒基因成分,若病毒一旦发生突变,它将不再是一种禽鸟病毒,而将成为一种人类流感病毒新亚型。” “有限的人际传播”已出现 “我非常担心,禽流感在印尼高度流行的情况,可能会制造让病毒变种的条件,以致最终引起大规模的人类流行性感 冒。”3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多梅内奇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印尼全国拥有14亿只鸡,其中20%的鸡散布在3000万个禽户后院中饲养,在当地33个省之中,有多达31 个省出现禽流感疫情。多梅内奇表示,印尼现在已是全球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更令人感到担心的是,最近印尼国内已出现了新的H5N1高致病型禽流感病种。多梅内奇认为,如此一来,现有的 流感疫苗可能不足以保护禽类免受病毒的感染。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在印尼193个地区部署了监察与反应小组。 此前,在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一起家庭聚集性人禽流感病例,一个家族中多人先后被确诊为禽流感患者。 最初发病的是一个37岁的妇女,她病发后的第5天晚上,家族中的9名成员来到她所在的屋里探望。这9个人中, 包括患者的3个儿子,来自另一个村庄的兄弟及其妻子和两个孩子,另一个兄弟的一个21岁女儿和一个年轻男性客人。 当时,这个妇女已经病得不轻,躺在床上,不停咳嗽。 此后的五六天时间内,前来探望的9人陆续病发,被确诊为禽流感。 在全球已有的诸多家庭聚集性禽流感病例中,这是让人感到震惊的一个。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与印尼卫生部 特地就此在首都雅加达召开了为期3天的紧急闭门国际会议。 会议最终确认,禽流感病毒H5N1在印尼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中发生了有限的人际间传播。 另一起同样严重的病例发生在巴基斯坦。自2007年10月起,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的一个家庭中相继出现了6 个疑似人禽流感病例,其中有5人是兄弟。2007年12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此病例的调查中措辞谨慎:“不排除 这些患者中出现了有限的人传人。但这种可能的传播尚未构成重大威胁,进一步的病毒分离与分析还在进行中。” 公开的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已引起了多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以东南亚国家为 多发地带。 “禽流感发生了有限的人传人。”2007年,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以官方口径如此说道。所谓“有限”,世界卫 生大会的解释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传人”,“传播链很短,大多数仅限于与受感染家庭成员密切接触的亲属。” 人际传播的可能途径 “关于H5N1禽流感病毒,很多观念需要更新。”顾江对《新世纪周刊》说。 顾江目前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学系主任,他刚刚牵头完成一项关于禽流感的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 表在了权威科学杂志《柳叶刀》上。 “一直以来,流行理论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虽然可以使人致病,但患者的气管、上呼吸道一般不会被感染,病 毒只会在肺里落叶生根。而且,目前国内主流观点认为,病毒不会被轻易咳嗽出人体,所以人际间传播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顾江说,他的研究彻底颠覆了这种主流观点。 顾江主持的课题做了两例禽流感尸检,经过一年多反复研究和实验,证实禽流感病毒传播途径比已知的要大,对肺部 ,对大脑、消化道、淋巴细胞、血液、体液等都有侵袭,同时粪便血液等也是传染源。顾江说:“人患禽流感不只造成肺部感 染,而是多器官全身性疾病。” 通过解剖,顾江发现,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母亲传染给腹中的胎儿,而一般情况下,人流感病毒是不会穿过 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病毒袭击的。 “我们解剖的是一名24岁因禽流感死亡的孕妇,腹中的胎儿已经4个多月,目前世界上共有6例孕妇患禽流感,但 都没有看到胎儿的情况,而我们是世界上唯一对死于禽流感的怀孕妇女和其腹中胎儿进行尸体解剖的。从基因的组成和表现型 上,4个月大的胎儿基本可以视作独立于母体之外的另一个人了。”顾江说,他们发现,腹中死去的胎儿也染上禽流感病毒, 一定来自母体,不可能有其他途径,这就足以说明一点,禽流感具有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的能力。 “当然,这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顾江强调说,母体与胎儿之间的传染,必定不同于两个正常人之间呼吸道间的 传染,而是主要以血液传播。“不过,至少有一点还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血液能够作为禽流感病毒传播的有效载体。” 此外,也可能存在人通过环境因素而感染。H5N1可以在环境中存活,含有病毒的颗粒悬浮空气中、污染的水通过 口腔进入人体、直接侵袭鼻黏膜和眼结膜、手触摸了受病毒污染的物体、未经消毒鸡粪广泛用做肥料等,都可能导致人通过环 境因素而感染H5N1。 “防治禽流感要打一场群众战争,让绝大多数群众懂得禽流感知识。”钟南山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早发现、早 诊断,“临床暂时没有别的办法,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仍是当前防治呼吸系统重大急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钟南山说,在广州、上海、武汉出现过3例感染禽流感不治身亡的病例。这3个病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虽然出现 发烧和肺炎,但不住院治疗,直到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后才住院及确诊,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说明,在中国,早发现和早治疗都很差,而且我们缺乏预警和筛查机制。作为临床大夫,我们就希望早发现一个 早诊断一个,发烧、流感的症状或者流感是我们最紧张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