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候船厅不会毁掉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5:02 金羊网-羊城晚报

  关于天字码头的去与留,有规划专家提出新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候船厅,不能与古天字码头画上等号

  本报讯记者蒋铮报道:“我知道这样说可能会被人骂,但是说实话,天字码头那幢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候船厅,既不是文物,外形也不美。相反,它的‘石屎’风格反而让人质疑:孙中山是否从这个‘新式码头’登岸?”昨天,一位规划专家向记者提出,天字码头的“真韵”,并不在于候船厅这个“硬件”,而在于它身后的历史“软件”。

  候船厅挡住了北京路望江口

  站在北京路上南望,如果是外地人,谁也猜不到前方便是广州最著名的珠江,因为天字码头的候船厅恰巧挡在北京路-沿江路的丁字路口上,而繁忙的往来车流,更让这一带常常交通堵塞。

  “我相信,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来到北京路一带,都更愿意欣赏秀美珠江,而不是交通堵塞。”这位专家认为,虽然候船厅不一定会被政府拆除,但简陋的候船厅,并不能为珠江风情“加分”。

  据他所知,候船厅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物。当年的建筑特点,往往是求其功能而忽视美观。候船厅即使几经修整,和繁华的商业区相比,也显得有些简陋。此外,候船厅在建筑风格上,也没有特色,既不古,也不美,不一定要强留。“现在珠江夜游从这里发船,为了让游客舒适地候船,候船厅必须存在;将来游船迁移到大沙头港湾广场,假如码头只保留普通的轮渡功能,轮渡快来快走,就没必要再保留这么‘大个’的候船厅了。”

  他认为,如果拆除候船厅,从北京路到珠江一线,更容易在景观上达到和谐。假如将这里改建为通透、开敞的新码头,既不影响景观,也能兼顾轮渡的功能。至于市民愿意将码头建成什么样,则不妨让大家参与方案的甄选,评出“心水”方案。“比如有的市民就说,曾经看到过旧天字码头的照片,可以修旧如旧。这便可以作为待选方案之一”。

  天字码头韵味可多手法体现

  拆除候船厅,天字码头会不会“尸骨无存”?这位规划专家认为,两者不可等同而论。“首先,天字码头真正的古迹石碑,依旧要保留;其次,在建筑设计方面,很多手法都可以再现码头古韵。”

  漫步北京王府井大街,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街南端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其上方是雕塑家特别设计的铜制浮雕井盖,刻有王府井的由来。由于其独具匠心的设计,这个小井盖已经成为王府井的“地标”。“天字码头也可以通过很多特别的设计,让大家体味出它的文化沉淀。”这位专家说。

  专家认为,天字码头应该成为“珠江故事”的载体,比如说在这里建起一处小广场,将石碑保护起来,并在广场上安插一些还原历史场景的雕塑群、地雕或墙上浮雕,还可以在角落建一个小小博物馆,都更有助于人们了解码头的“前世今生”。“甚至可以通过光影‘魔术’,构建出一个‘海市蜃楼’版的码头,就像新加坡旅游胜地圣淘沙的水幕电影那样”。

  有文物专家曾推测,古天字码头的基座可能仍埋在候船厅下。“假如拆除候船厅,能够把真的文物发掘出来,供市民缅怀,不是更有意义?”专家建议。

  (编辑:日月)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