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世纪大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02:00 南方都市报

  

《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世纪大讨论
时任深圳市市长的于幼军与呙中校和当年本报深圳记者站负责人在一起。
《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世纪大讨论
于幼军在对话中侃侃而谈。
《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世纪大讨论
呙中校从容应对。

  尽管已过去五年,但每逢深圳人追问这个城市的命运之时,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到2003年初,那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大讨论,重拾起讨论中引发的炽热深情,向由它开启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言论空间,致以深深的敬意。

  这就是深圳进步之处,在四处高歌猛进、欢歌宴舞的时代,她已经率先学会了真正的反思。

  熟悉深圳经济特区历史的人都记得,在深圳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风刀霜剑的大讨论。较为重要的几次有,1979-1983年经济特区是否新“租界”,1985-1986年深圳经济特区定位之争,1989-1992年特区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等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全面确立之时,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多始自于外界,终止于高层,与普通市民并无多大关系。而到了2003年,一场发端于深圳民间的大讨论却唤起了整个城市的忧患意识,虽然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弱于前几次大讨论,但它在民众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方面的影响却在深圳历史上前所未有,永载深圳史册。这就是由网友“我为伊狂”掀起的《深圳,你被谁抛弃》大讨论。A特28-29版采写:本报记者李斌

  “市长您好,我叫呙中校。”

  ———“我为伊狂”(《深圳,你被谁抛弃》网文作者)

  “你真是一文惊人啊!”

  ———于幼军(时任深圳市市长)

  “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寄语深圳

  一篇网文引发“世纪对话”

  2003年1月19日,广州东风路广东大厦。9点快到了,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快步走进二楼北京厅。这个年轻人对即将到来的会见颇为重视,他甚至给头发打了点摩丝,还戴上了近视眼镜。

  “市长您好,我叫呙中校。”这位网名叫“我为伊狂”的小伙子向时任深圳市市长于幼军递上名片,操着有浓重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说。“你真是一文惊人啊!”于幼军笑着对他说。

  翌日,市长与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作者会面照片登上《南方都市报》的封面,这场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讨论被海内外称之为“开创了中共省市长级高官与网上批评者当面交流的先河”。

  这场世纪对话起自于不久前呙中校发出的一篇网文。

  2002年11月16日。

  周六,下午。28岁的呙中校终于下了决心,右手食指轻点鼠标。很快,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上几乎同时贴出了一篇长达1.8万字的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事后,呙中校公开谈及当时的心情时用了“忐忑不安”这个词语。而当时,他无法想象的是,这篇文章恰如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一座城市的集体情绪。

  短短几天内,这篇网文的点击率就高达数万,并很快在深圳官员中间流传开来,后来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大约90%的机关工作人员读过此文。有政府官员在跟帖中直言:读后感慨万千,一夜未眠。

  2003年1月7日,本报以《深圳,你被抛弃了吗?》为主题,用7个版的篇幅率先抛出了对网文所提及的十个问题所作的深入调查。此后几天,更多深圳市民参与了对深圳城市发展未来的大讨论,深圳高层很快作出开门纳谏的姿态。在本报牵线搭桥之下,最终促成了深圳市原市长于幼军与网文作者呙中校的“世纪对话”,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对话中,于幼军也作出了令深圳市民振奋的回应:“只要深圳人自己不抛弃深圳,谁也抛弃不了深圳!”

  2004年2月14日晚上,在刚刚揭晓的“2003年度新锐榜”颁奖会上,主办单位《新周刊》杂志社把刻着“2003年度网络风云人物”的水晶奖杯,授予了呙中校。

  “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抛出的一个巨大的问号———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不但冲击着每个深圳人的内心,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2003年7月,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来到深圳视察,便注意到了由网文引发的深圳人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忧虑情绪。当时他明确表示,“今后深圳仍然可以作为新形势下改革的试验地、开放的窗口,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些重要的改革还可以放在深圳来进行试验、进行试点”。并留下了“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这4句话。随后,温家宝总理还派出了一个调研小组来深调研,调研小组来深后,还专门约请了呙中校参与座谈。

  2005年9月中旬,这个城市刚刚度过25岁生日后,温家宝总理在深圳专门主持召开了经济特区工作座谈会。这是他出任总理以后,第三次踏足深圳。这次,他为深圳人捎来了一剂定气凝神的良药。他在深圳强调,中央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总理第三次来到深圳,真正是为了破题而来。他在亲自主持召开的经济特区工作座谈会上所作的长篇讲话,终结了此前所有围绕着深圳的争论与猜测,不但回答了特区“要不要办”、“要不要特”的问题,也呼唤出了深圳“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坚定信念,和“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之魂在深圳的躯体上重新归位,开始迈入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网络时代拓展言论空间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但由这篇网文开启的一个多元盛放的言论空间依然持续在这个现代城市内发展壮大,由它所激发的参政热情,也在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在深圳持续发酵。

  在这场民间言论自觉拓展空间的运动里,无论对于2003年的呙中校、这一年的深圳和位于上步中路和振华路交叉路口那座其貌不扬的七层建筑都有着历史性的特殊意义。

  当年这场网络与现实史无前例的盛大对接,让深圳乃至全国人民首次意识到,那些在普遍认识中被打上“肤浅牢骚和无聊发泄”烙印的网上言论,原来早非昔日“吴下阿蒙”。而在那座七层建筑中“大隐隐于市”的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站,通过直接催化这场对接的实现,为更多深圳人通过网络行使公民权利、发挥建言建议的积极作用增添了无穷信心。

  2004年起,南方都市报与奥一网(原深圳热线)推出的“有话问市长”、“有话问区长”再度掀起了网友问政的空前热情。此后每年每逢“两会”期间,这种由民意积极参与、媒体推动、一群市、区领导回应网民问话的互动活动,把深圳政治文明新气象引入高潮,也再一次让深圳在电子民主时代,再开全国政治文明风气之先,这也是中国内地城市从未有过的景象。“

  最近,“捎给汪洋书记的话”、《岭南十拍》等更引起了省委书记的高度关注。现任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甚至还专门在今年春节前夕致信网友拜年。网络参政的力量已经冲出了深圳一隅,波及全国。近年来,每年春暖开花的三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都会致意网民,赞扬网友议政的热情,表达对问题的重视。

  这一切变化都表明,网络时代的意见,不会再被忽视,每个弱小的个体所汇聚成的网络舆论洪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影响深远

  民间议政力量全面崛起

  民众参与政治话语

  由《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的大讨论的进步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空间,近五年来,由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已经延伸出了民意直接参与现实政治话语空间,这则是此事更大的公共意义所在。

  在深圳这样一个多元化个体聚集的移民城市里,从来就不缺少希望代表民间发出声音的“先锋派”。在2003年被《深圳,你被谁抛弃》大讨论事件打上中国“网络成为公共空间元年”的标签后,这一发端于互联网的民间人士表达自我言论与诉求的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同年,深圳罗湖区的肖幼美、南山区的吴海宁等在社区内张贴竞选海报,自荐直选人大代表;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又有深圳市民邹涛在深圳新闻网上发帖自荐,希望能“亲身体验深圳的民主与法制的创新”,成为“一名真正的代表最广大基层老百姓的人大代表”;2005年5月24日,深圳市民李红光在《南方都市报》上刊登广告,寻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从群众中收集到的12条建议,在即将到来的两会上做代言人。于是,网络、个人自制海报、公共媒体、自己代表自己、寻找具有公共话语权者的代言……在深圳迅速升温。

  百姓讲坛沟通朝野

  一个个深圳市民的点滴努力,推动了政府搭建起更多面向普通市民的言论平台。2004年2月29日,从深圳桂园街道鹿丹村社区开始,由罗湖区委和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创办的“百姓讲坛”为深圳“论坛问政文化”新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种“百姓讲坛”首次用公共讨论的方式创造出了一个政府基层组织与群众互动的平台。而这种公共言论空间最显而易见的价值就是,直接将深圳城市末梢神经组织中的市民声音放大化,让政府通过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听到了老百姓的意见。

  继之以后,深圳市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山公安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也开始启动论坛,主动征集市民的相关意见作为制定和推进相关政策的“参考资料”,这甚至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危机公关的有效手段。而在另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南山区,则以“博士论坛”的方式,在每年5到10月间邀请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每周举办一次面向市民的公益讲座。

  这种被政府以论坛文化形式放大了的民间声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言论载体所关注并加以引入,从深圳新闻网“我说深圳事”的市民论坛到奥一网的“有话问市长”,从深圳电视台的“城市论坛”到《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电台“南粤之声”、奥一网联合发起主办的“深圳论坛”……大众传媒的加入,不仅加速了论坛文化及其创造的言论空间在城市各个群体中的绵延和扩散,并且或多或少地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开始影响着深圳的城市发展进程。

  大众媒体全面介入

  如果说网络对于知道分子和城市中产阶层话语权的放大,是社会精英阶层对过往城市话语权射线性传播方式的一种革命,大众媒体对于城市“民意先锋”的个体言论所进行的扩散,是现代媒体基于社会责任感对公共言论的理性构建;那么让各种声音在政治、经济、文化、市民生活等城市进程的每条血管中顺畅流淌,则体现了这个城市在多元化言论空间形成道路上的大气与包容,也充分契合了这个城市叫响世界的“深圳精神”。

  基于这些理由,很多官员都不得不由衷地承认,这种民间的声音能对官方和研究机构出现的“失声”加以弥补。深圳市高层也在此事过后益发意识到重视民间表达,汲取民间智慧的重要。曾任市委书记的黄丽满便曾表示,领导干部要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接受民间理性力量的监督。随后,深圳市还专门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并建立各种类型的社会舆情信息中心”,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