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劣根的究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02:42 金羊网-新快报

  

中产劣根的究诘

  ■ 刘铮/文

  1/家庭原子化/

  由于子女数目减少为一个或零个,普通中产家庭的规模已经小得不能再小。职业模式与生活模式的双重改变使得中国的中产家庭正逐渐向美国式家庭结构转化,这就意味着,中青年一代与父辈在生活上的直接联系减少,与远近亲戚的接触频度更急剧降低。结果就是,在私生活领域,多数家庭成了一男一女外加一或有或无的子女的形态。这种“2+1”或“2+0”形态使得中产者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无从体会传统中国“长幼有序”的伦常风景,也令子女失去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不同类型的情感关系的机会。原子化使得中产家庭变得像缺水的豆芽菜一样先天不足。

  2/生活模式化/

  长时间的工作、过于简单的家庭结构、单一的消费模式使得中产生活变得相当模式化:早上听闹钟起床,匆忙赶往工作地点,中午吃商务套餐,加班到七八点钟,夜里回到家里看半小时电视,洗澡睡觉;周末自驾出游,一半时间花在路上,找一个农家菜馆吃午饭,午后女人和孩子玩耍,男人睡觉,接着启程返家。多数中产者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缺乏波西米亚式的冒险精神,不愿对自己现有的状态进行较大调整。在消费社会的广告攻势影响下,中产生活被塑造成“郊外一栋房、房前一辆车、车边一条狗”的呆板形态,这种呆板形态甚至被一些人当成是完美生活的典范加以追求。由于荒废的时日太久,他们已经忘记了如何给自己的生活注入动力以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变动,当这种生活突然崩溃时,中产者几乎没有重新崛起的可能。

  3/品位庸俗化/

  社会的中层不加批判地接受了媒体上的主流意识形态,他们沉浸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不断试图通过消费来解决自己的文化需求,其结果就是,去电影院看的是大片,去服装店买的是大牌,就餐饮店吃的是大餐。他们往往对艺术极度迟钝,无法欣赏多元的文化产品,对独特、激烈、诡异的新艺术形式有天然的排斥感。他们习惯于选择社会公认的、受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艺术形态和工艺形态,比如Burberry式的图案、宜家式的风格。由于消费水平还远没有达到想要什么就能搞到什么的程度,他们的消费对象就只能局限在制成品上:既不能像富豪那样聘请创意人员为自己全面打造,也不能像都市波西米亚族那样靠自己的创造或混搭来实现品位追求。

  4/关系空洞化/

  中产者不但在家庭内被斩断了与因血缘关系形成的人际网的联系,而且在社会上无法与自己的同事、朋友、熟人、邻居建立起真正深刻的关系。在职场上,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被权力关系所笼罩,根本建立不了平等的交流关系;同事之间则因竞争关系的激化而难以实现真正的信任关系和关爱关系。永远都是“可以一起高兴地吃饭,但不能再进一步”。生意上的工作伙伴更是熙熙攘攘,没一个能扎下感情的根。缺少空闲时间、缺乏广泛爱好,使得中产者往往只能选择中产者为朋友,但中产者往往是最乏味的,他的情感可能没有深度、他的认知可能过于狭隘,这就使得即使在朋友之间也没有什么真正可交流的。你的确打开了真心,可里面的却是空洞洞的。

  5/责任虚无化/

  作为社会上既得利益的分享者、社会秩序的受益者,中产者往往是最不喜欢变动、最害怕付诸行动的一群人。他们习惯于认为社会上的一切麻烦都应交给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从业者来解决,他们常常以“纳税人”为借口,拒绝介入任何社会事业。在保护自己的私人利益时,他们也许是英勇的,但在需要社会成员共同面对困难时,他们一定是向后退却的。或者,在紧急需要产生时,一部分人仅以捐钱捐物的形式了却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愿用实际行动来真正推动社会的改良和进步。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