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12:40 南方人物周刊

  3月22日,北四环。地铁五号线惠新西街北口站,嘶嘶的男声传来:“今天是北京市让座日,请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以北,一个地下商业区的雏形已经长成,河北来的小郭坐在一大片泥水前发呆,那里一个月后将变成喷泉。他打算5月1日以后回家,“听说那时武警就要进来了,奥运会啊?有钱人才看吧?”

  鸟巢以东,一街之隔的慧忠里小区。小区有300多栋楼,临近楼体的铁椅,上面有淡黄色的油漆点,那是去年年底粉刷匠们不小心留下的。同一片小区,有人计划着奥运期间举家搬到南城“暂住”,腾出房子日租千元,也有人仍在为当年亚运期间未解决圆满的拆迁补偿问题奔走。

  往西大约1公里,是尚未完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五一来就好看了,”保安一边拦着想跨过黄线的游客,一边临时当起了“官方发言人”:“对,这里主要是田径和足球;水立方?往那边走,15分钟就看到了。”

  也是远远地看。新铺的柏油路还在冒烟,几台压路机来来回回。手持相机的游客在上面走着,有些粘脚。一位年轻游客指着那个蓝色的方盒子,对同伴高声说着:“这就是中国的形象!”

  前门大街的改造仍在进行,七八米高的宣传画里,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女子,从有轨电车里探出头来。透过夹缝,宣传画后面坐在土堆上的工人们说,他们干到4月15日。

  那之后,保留了80家老字号的前门步行街,伴随着消失了51年的观光有轨电车将喜迎八方游客。曾经在这里活跃的老胡同拍记队,最近转向了城北。两年前开拆的争议,似乎已无声息。只有华新民们偶尔在著名的三味书屋露面,阐述他们的危机感——一些年少的听众,以为他们只是犯了乡愁。

  这里,前门,只有宣传画,没有宣传语。你看不到类似“再现古都风貌”的口号。这条标语2006年首次在这里出现时,有好事者偷偷把一个偏旁“王”抠掉了。

  北京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成“新北京”。

  文艺青年的天堂——南锣鼓巷里,“拆啦”“拆啦”的文化衫在一家小店颇招摇地撑开双臂。3月21日清晨,住在和平里一个老社区的炎子被“咣咣”的敲门声砸醒,隔着门几个陌生人对她说,给她免费安装塑钢窗户,“老窗户有碍北京的形象”。炎子欣然接受了这免费的午餐,那些人走后还给了她20元,作为毁坏窗台的补偿。“一瞬间,我很感动,将它当作免费午餐后的美妙甜点。”

  2007年12月10日,当时还是代市长的郭金龙第一次主持市长办公会,他强调,政府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奥运筹办工作。

  随后,在赴朝阳区调研时,他说,全市各区县、各方面都扎实工作,乘奥运东风,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展示新北京的城市形象。这段话,被媒体解读为新市长确定的执政思路。

  2008年1月6日,北京市政府宣布启动“申请式疏散”,市建委的相关负责人说,旧城人口疏散要坚持居民自愿原则,这是对原来“拆迁式疏散”的纠偏。自愿迁出者,可以享受货币补助等优惠政策。

  自此,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房屋修缮和市政改造工作,在奥运年徐徐拉开了大幕。

  食品风波

  初到北京通州的何阿姨,从家附近的北机市场转到连锁小超市迪亚天天,又转到家乐福,终于买到了11元一斤的苦瓜,她说自己被这个价格“吓了”,在她老家湖南即使是在年初冰灾时苦瓜的价格也不过如此。

  2005年她来北京时,“一家三口一天十几块钱就可以吃得不错,现在一天三四十块也吃不到什么东西。”

  北京人民在为奥运倒计时的同时,也开始了与CPI漫长而艰苦的赛跑。2008年1月20日,北京两会。代表们提出住房,物价,教育,交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这引发了郭金龙“思想上的共鸣”。两天之后,在与港澳委员座谈时,郭金龙表示,由于北京的食品大多从外地输送,政府首先要做好储备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管理。他要求商家按照平均利润合理定价,不要出现哄抬物价的现象。政府还将通过正面宣传稳定消费者的心理。

  北京市民担心的是食品的价格,国际社会关注的则是食品安全。

  2008年2月21日,有新闻传出,考虑到主办方提供的肉类可能受到药物污染,美国代表团决定自带食物以保证食品安全。

  当然,遗憾并未真正发生,仅在一天之后, 美国奥委会官员在亚特兰大表示,他们对北京奥运会提供的食品充满了信心,而且他们将延续前两届奥运会的惯例为本国运动员制订食谱计划。

  3月13日,就 “中国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情况”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世界瞩目。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政府对奥运会的食品安全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奥运食品的安全。

  食品问题还引起另一个风波。

  2007年12月26日,延庆奥运蔬菜基地负责人表示,“这些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都要用豆浆、醋、啤酒、牛奶等做肥料。” 这在网上引来一片哗然,网友气愤地说,想想山区那些没喝过牛奶的孩子们吧。

  幸好,这又是一个误会,北京奥组委相关负责人辟谣:“用牛奶浇灌奥运蔬菜纯属无稽之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