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郭金龙从政履历:果断与经济是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12:41 南方人物周刊
解读郭金龙从政履历:果断与经济是核心
南方人物周刊

  特约记者 安库雷

  本刊记者 彭 苏 发自北京

  全国两会期间,60岁的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现得相当低调。“我们堵过(他)好多次,什么都不说。”一位驻北京团的记者说。

  这和去年形成了反差,据媒体描述,当时还是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愿意在走往餐厅的途中与记者们随意交谈,有问必答”。

  回首郭金龙从政的履历,从县到市,由市入省,省区互换,终抵首都,这段历程中,“果断”与“经济”,是两个核心字眼。

  成长在四川

  郭金龙是南京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出生在鱼米之乡江苏,成长在天府之国四川”。1969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郭金龙被分配到四川忠县(现属重庆),在“那个小山沟”(郭的大学辅导员语)里一干便是16年。

  1970年,在忠县水电局,大学生郭金龙和其他人一样,穿着背心爬电线杆,拉电线。

  1973年,由于曾任南大排球队主力队员,郭金龙被调到体委做教练。在那里,他看中了一位名叫周建安的孩子,并坚持推荐身体条件并不出众的周进专业队。20多年后,周建安成了中国男排的主力二传,现在,他是中国男排的主教练。

  也是在那时,爱好体育的郭金龙开始在忠县承担一些单项比赛和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比如篮球、围棋等等。那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30多年以后,自己会成为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的执行主席。

  在县委宣传部任职一年后,1980年,郭金龙成为忠县文教局的副局长,“这就算‘提干’了。”当时的忠县县长黄登银回忆。这期间,他推行教改,摘掉了当地特有的“帽子班”(小学设初中班,初中设高中班),大幅提高了忠县的高考升学率。

  1981年,黄登银开始担任县委书记,而随着文化局与教育局的“分家”,郭金龙也成为文化局局长。《京华时报》曾记述这期间的一件事情:

  文教局分家后,文化局用分得的两万元公款盖了栋五层小楼,一楼作为办公室,其他四层作为职工宿舍,共八套新房。在分给文化局同事一人一套后,局长郭金龙自己没要,把最后一套房子留给了一名即将分配来的打字员,他自己则和妻子继续住筒子楼,在走廊里做饭。

  小楼盖好后,还剩下一些木料,文化局的同事希望做一些家具分给个人,郭同意后强调,木料属于国家财产,每个人必须交钱入公账才能分到家具。

  时任县委书记的黄登银考察郭金龙时,认为他“思想素质好,综合素质强”,黄前后曾与好几位县长共事,他觉得还是郭“最得力”。

  “(碰到问题)我们是党委集体决策,由县长出面。他特别擅长平衡和调节工作,好多矛盾他一出面就解决了。”黄登银说。

  黄登银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春节前,忠县全县停电,他打电话给郭金龙,让他组织水电局同志抢修,“当时没叫他直接去的”,结果郭金龙直奔电站,现场指挥,终于在大年三十让县城恢复供电。因为担心再出问题,郭随后又在电站守到了大年初一。

  1985年,忠县成为四川第三批体改试验县,郭金龙专门写信给万州地区行署报告改革情况,并在县长会上阐述改革思路。“当时四川省农研室主任李步云也参加了这个会,对他很欣赏,还把他的信转给了到会的各个县长。”

  很快,郭金龙调入省城,成为省委农研室副主任。黄登银回忆,当时是省委书记杨汝岱亲自打电话来万州要人。

  对于李步云这位识才的“伯乐”,原中央农研室的一位研究员评价,“李的政策水平很高,讲话不做任何加工,本身就是一次简报。”

  这位研究员由此说,“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研究室里,郭的政策水平也会比较高,同时也会了解实际。因为农研室下到各县均有观察点,它是‘有腿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