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区筑起水安全屏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07:05 深圳商报

  

为特区筑起水安全屏障
第21届“中国水周”期间,市民通过游览深圳河,亲眼目睹了这条河的点滴变化。本报记者 甘跃飞 摄

  本报记者 阳 光 陆剑伟 胡 蓉通讯员 梁 洁

  在第21届“中国水周”期间,我市水务部门不仅开展了以“涉水卫生”、“爱水节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而且在深圳进入2008年汛期之际,下足“硬功夫”、“实功夫”,抓好水安全。记者日前从市水务局获悉,经过5年的“精耕细作”,已经为深圳特区构筑起一道水安全屏障,打造了生态型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再次发挥了特区“排头兵”的作用。

  5年“编织”生态治水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圳是一个台风多发、水旱灾害频繁的城市。如何更好地让水泽为百姓造福一方?

  2003年开始,市水务局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把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平安深圳”的重要举措,遵循自然规律,改变过去重防洪轻生态的旧观念,把防洪安全与城市生态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理念,赋予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新内涵,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快速推进,努力打造生态型、多功能的防洪减灾工程。

  目前,市水务部门已全面完成了“五河一堤”(深圳河三期治理工程、观澜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龙岗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新洲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深圳水库排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西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工程建设任务,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初显生态型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成效,为今后全面开展生态治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5亿整治重点内涝区域

  “人家下雨是从天上下,我们这的‘雨’是从地上往外冒。”南头地区是深圳内涝水淹的老灾区,每逢暴雨这里便是一片泽国。2004年那场台风引起的豪雨水淹了南新路、前海路以及南山大道,居民出行靠冲锋舟的情景让人记忆犹新。

  2007年,我市水务三防部门通过深入调研,采取工程措施根治了华富中学、白石洲、南头关、南头半岛、比亚迪汽车城施工区、平南铁路等12个低洼易涝点,基本解决了特区内长期存在的严重内涝问题。此外,在2007年主汛期前,各级水务部门投入2.5亿元,夜以继日地开展防洪应急工程建设,整治完成了142个重点内涝区域,极大地减轻了暴雨灾害损失。

  大手笔建设生态河

  喜欢摄影的市民张先生发现,深圳河变了。他说:“过去深圳河狭窄曲折,杂草丛生,如今旧貌变新颜了!”

  治理后的深圳河,在张先生的摄影镜头里,河道宽阔顺直,堤坝连绵整齐,护坡平整流畅。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态城市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市水务局将防洪工程与城市生态相结合,鼓励创新设计理念,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突出自然生态概念。“五河一堤”工程中部分河段进行生态化改造,特别是条件比较成熟的郊区河段,尽量保持原生态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一片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水务部门学习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的成功经验,大手笔、大气魄建设生态河、生态堤。“深圳河治理模式”创造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历时11年、完成投资约20亿港元,河面宽度由原来的25~80米扩展到80~210米,防洪标准由仅为2至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排洪能力由600立方米/秒提高到2100立方米/秒;“十一五”期间将下大力气对茅洲河流域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初步投资估算近60亿元。茅洲河是深圳与东莞的界河,水环境状况非常恶劣,水务部门确定了治理的目标,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打造生态廊道,改善流域两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使茅洲河流域成为深圳西部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21届“中国水周”期间,众多市民通过游览深圳河,亲眼目睹了深圳这条“母亲河”的点滴变化,纷纷在河两岸拍照留影。市水务局局长蒋尊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水清了、堤岸绿了、环境美了、群众安心了”,是我们建设多功能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最终目标。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