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被选举人:与民众同吃同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12:25 中国新闻周刊
被选举人:与民众同吃同住 从1996年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选举开始,台湾社会已经习惯了四年一度如期到来的“大选”,1996年确立的候选人得票简单多数当选、无需过半的规则也沿用至今。由于2004年和2008年都只有两组候选人参选,最后当选者自然得票过半。 每逢选举临近的一年多前,媒体和社会便开始热切关注候选人会如何产生。2004年之后,随着台湾政党政治的演进,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的候选人基本上都会通过党内初选,用制度的方法来产生。 马英九担当中国国民党2008年的参选人,这几乎是2004年后台湾社会的共同认知。虽然马英九经历了同王金平的竞争,并由于“特别费”案被起诉而辞去党主席等一路的磕磕绊绊,最后还是在吴伯雄等人的支持下获得了国民党的提名。在王金平多次婉拒担任副手后,马英九最后说服资历深厚,以经济能力见长的萧万长作为他的搭档。 民进党的参选人则是通过残酷的党内初选产生的。吕秀莲、游锡、苏贞昌、谢长廷四人为了争取民进党的提名,展开合纵连横、不次于正式选举的争夺。苏贞昌由于声势看好,一度得到陈水扁和民进党籍县市长的力挺,吕秀莲、游锡、谢长廷则联合起来攻击苏贞昌。为了打垮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谢长廷,苏贞昌公开质问谢长廷曾经涉及的一系列弊案,被媒体形容为“刀刀见骨”。结果谢长廷在党员投票中胜出,获得提名后,最终又同苏贞昌形成“长昌配”,这样的戏剧性情景虽然当初始料未及,却是政治现实的真实反映。 在候选人确定前后,国、民两党的较量便展开了。由于民进党执政失败和陈水扁的贪渎无能,人心思变的大形势让国民党和马英九一起步就处于有利的位置。马英九把主要选举诉求落实在经济上,在幕僚和众多专家协助下,马英九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发展台湾经济,改善两岸关系的主张,希望以国民党曾经表现过的执政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唤起民众认同。 马英九还深深懂得,他作为一个出身优越的所谓“外省人”,最易于被人攻击的,是“对台湾这片土地的认同”。马英九认为,要破除这种“外省人”的魔咒,像连战和宋楚瑜在2004年那样亲吻土地还是不够的。于是,他从很早便开始了到台湾各地民众家中,尤其是中南部的“长住”活动。在“长住”中,马英九不仅同民众同吃同住,还参与了田间地头的劳作,获得了相当的认同。 擅长打选战的民进党虽然总体局面被动,依然使出一系列的招术。尝到2004年“公投绑大选”甜头的陈水扁再次发动“公投”议题,而且是更具挑衅性的“入联公投”。为避免被动,国民党采用“返联公投”回应。由于大的形势今非昔比,“公投”虽然引起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国际社会的一度关切,最终却被国民党和台湾民众化解。 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一直对“公投”议题兴趣不大。1月12日“立委”选举民进党大败后,陈水扁辞去党主席,退居幕后,接任了党主席的谢长廷才获得了真正的主导权。谢长廷虽然也有称之为“台湾维新,幸福经济”的一套政见,但由于民进党的执政成绩,台湾民众已经根本没有兴趣了解这些政见的具体内容。 今年1月国民党在“立委”选举中大胜,本来为接下来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创造了有利局面,但也给民进党创造了一个制造议题的口实。民进党宣称,国民党在“立法院”占据了绝对的多数,如果“总统”再给国民党做,将形成“一党独大”的局面,会对台湾的民主带来伤害。这个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来影响有限,在临近选举一周左右时,却发生了四个国民党“立委”闯到对方竞选总部的“踢馆”事件,让民进党抓住机会大力宣扬国民党的“霸道”。事后,马英九一再鞠躬道歉,勉强化解了这场危机。 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国民党似乎在所有议题上都采取守势,竭力避免激烈的冲突。马阵营的判断是,在大局面领先的优势下,尽量减少纷争,以便将优势保持到最终。 未来仍需检验 在选举临近结束最后几天,发生了奇怪的现象。马英九的竞选口号“台湾向前行,台湾一定赢”居然被谢长廷阵营用在广告里。马阵营指责这是“剽窃”,马英九本人却表示欢迎,说对方的使用说明这个口号已经深入台湾的人心。 “台湾向前行”的说法其实似曾相识。八年前,台湾著名学者、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便用“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的说法,呼吁民众投票支持陈水扁。八年后,有评论家把陈水扁称作“李远哲推销给我们的黑心商品”。 每个候选人都会说自己是“向前行”的力量,是“向上提升”的保证。这是不是事实,则需要民众的判断,更需要未来的检验。 在决定未来的时刻,吴泽宇最终没有做旁观者。在投票日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他坐上“捷运”列车,赶在4点之前返回居住地投了票。“我在1996年投票给李登辉,2000年投给了连战,2004年投给陈水扁,这些经历我都不会隐瞒。”他说,“但这一次选了谁,就让我保守秘密吧。” ★ 在“大选”前,“兴票案”极大地打击了宋楚瑜的清廉形象,其民调支持率不断下滑。陈水扁乘机抨击连战、宋楚瑜是“黑金双胞胎”,支持度得以提高。 3月18日,“大选”揭晓,陈水扁从国民党的分裂中渔翁得利,“团结的民进党”成功对抗“分裂的国民党”,以497万张选票、39.3%的得票率获胜;以30万票差距落选的无党籍人士宋楚瑜于3月31日正式宣布成立亲民党。 陈水扁启动全盘“绿化”。首先是更换负责人,派出亲信人马出掌要害部门;第二,大搞所谓“精英入党”,收编庞大的警察队伍,“总统府资政”、政务官、民意代表、学者、地方派系大佬等也都在陈水扁的见证下集体披上绿旗;第三,利用各种手段收编大型民营银行、民营企业及媒体。 台湾政局主要围绕“泛蓝”“泛绿”两大阵营争夺政局主控权的斗争展开。民进党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后,陈水扁掌控政局的能力增强,但因“泛蓝大于泛绿”的实力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朝野斗争依然激烈,政治僵局依旧。 台湾政局围绕2004年“总统”选举的核心展开,泛蓝、泛绿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陈水扁迅速向“激进台独”迈进,与李登辉、“台联党”联手在岛内兴起一波波“台独”风浪。将选举扭曲为“爱台与卖台”“本土与非本土”的“统独大对决”,陈水扁大肆炒作“一边一国”“公投”“正名”“制宪”等“急独”议题。 3月19日,“大选”前夕爆出 “两颗子弹事件”,陈水扁与吕秀莲在台南市金华街遭枪击。这一被国民党斥为“奥步”(闽南语,指损招)的事件使得民进党一下子赢得了许多同情票,大选情势逆转。3月20日,民进党再次以微弱的选票赢得选举,陈水扁成为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位民选连任“总统”。 12月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马英九带领国民党宣告大捷,民进党惨败,输掉了很多传统的“绿营基地”。 年初,陈水扁身陷“家庭丑闻”:4月20日,扁妻吴淑珍被曝涉嫌SOGO礼券案;4月24日,其女婿赵建铭涉股票弊案被收押⋯⋯ 6月10日,马英九穿上防弹衣,与宋楚瑜出席泛蓝的“呛扁大会”,联署要求陈水扁下台;其后,绿军挺扁集会上出现绿营支持者持刀自残事件;6月20日,阿扁“总结陈词”称,如果在野党非要他下台,非要子弹上膛,非要“他死的难看”,“为了2300万台湾人民,你扣动扳机吧,阿扁愿意!”8月12日,民进党前指挥、“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发表《百万人民倒扁运动行动纲领》。 5月6日,民进党内经过惨烈初选,并不太被看好的谢长廷在强大对手及陈水扁的夹杀中,硬是冲出一条血路,最终成为民进党的下任“总统”候选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争夺战也正式形成谢长廷与国民党的马英九对决的局面。 3月22日,台湾“大选”揭晓,马英九带领国民党完成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马萧配”大胜民进党“长昌配”221万余票,马英九得票率创历史新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