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血肉之躯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03:27 南方都市报

  

他们用血肉之躯破冰
一名广州青年志愿者被报告会上的动人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用血肉之躯破冰
越秀分局春运指挥部的朱永章连续19年参与春运安保工作。

  本报讯“在生命最后的6个日夜,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除冰、除冰、再除冰!”昨日上午,“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会在省委礼堂举行,一位记者回忆了湖南电网三位电工牺牲前的情形。报告团中的其他6位代表各自讲述了在抗灾害一线的亲身经历。

  春运11天广州站滞客350万

  本次报告会由中宣部、中组部、中纪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组织,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朱明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辛荣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维龙,省政府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李长江少将,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范骁骏少将出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主持报告会。

  “1月26日到2月5日,前后11天广州火车站共滞留了350多万人,最多一天达40多万人,不足3平方公里的火车站广场,每平方米竟然挤着八九个人!”19年来,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春运指挥部副指挥长朱永章一直参加春运安保工作,昨天他第一个上台作报告,他的演讲让所有听众回到了春运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我们用身体组成的防护栏快要被人群冲垮时,我告诉战友一定要坚持,绝不能退缩。就是死,也要死在岗位上!”

  生命最后六天他们一直在除冰

  “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除冰,只有人工除冰,只有靠电力工人爬上严重覆冰的高压铁塔,用木棒、用锤子、用血肉之躯敲掉不断加厚的冰层,这是最原始但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在生命最后的6个日日夜夜,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除冰、除冰、再除冰。”一直和电力工人们朝夕相处,用镜头记录着他们的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韩哲,激动地向人们讲述着湖南电力公司三位职工舍命保电网的事迹。

  林雄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良好社会风尚,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

  省直机关、省国资委、中央驻粤有关单位、广州市干部代表、驻穗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高校师生共15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讲述

  “牺牲前,他只想喝口水”

  抗灾现场记者回忆殉职的电力工人

  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韩哲一直和电力工人们朝夕相处,用镜头记录着他们的除冰之旅,当她讲到湖南电力公司职工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烈士牺牲的一幕时,几度哽咽:

  1月26日,又一场大雪,长沙电网再度告急。三人所在的302队的18名抢修队员奉命前往望城县抢险。大雪封路,大家脚上捆着稻草,身上背着设备,手脚并用在山里爬行。茫茫雪山,一边是深谷,一边是陡坡,每挪动一步都异常艰难,他们摔倒了无数次。

  到达任务地点,三人所负责的43号铁塔上覆冰已超过50毫米。除冰过程中,铁塔被电线拉垮、折断。锋利的角铁截断了系在周景华身上的保险绳和安全带,他从高空重重地摔下,当场牺牲。还在塔上敲冰的罗海文、罗长明受铁塔的猛烈撞击,身体悬在寒风凛冽的半空中,不停摇摆。

  两人被救下来时,罗海文嘴里念着:“水,我要喝水!”但大家只能从树上摘下一片冰,让他含在嘴里。由于天冷,加上失血太多,罗海文、罗长明浑身发抖。附近村民闻讯赶来营救,但因路途太远,两人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现场

  13唐山农民自发南下救灾

  年龄最大者62岁,他们的义举赢得长久的掌声

  “悄悄地来,悄悄地干,悄悄地走,这是我们到湖南抗灾的最初想法。我们只想让灾区的老百姓知道,我们唐山人在惦记着他们。没想到,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让我们感到很不好意思。”说到这里,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不好意思地咬了咬嘴唇,全场的观众都笑了,大家都被他的朴实打动了。

  宋志永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去年临近年关,他从电视上了解到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让他一下子联想到了唐山大地震。那年他刚四岁,震后第3天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是支援唐山的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救了他。“我们见不得别人受难。”

  于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宋志永租到了一辆面包车,动员村里的人去湖南灾区支援救灾。因为车小,最后只去了13个人,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我们是农民,想义务干点活。虽然不会啥技术,但我们有的是力气。”宋永志跑到湖南电力局向总经理请愿。在报告会上,宋永志用唐山话重述了这句话。接下来他们一行人立即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

  他们第一次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干活,也因为水土不服,遇到了很多困难。“在饮食上更不习惯,湖南几乎所有的菜里都放辣椒。”说到这里时,部分在场的观众轻声笑了起来。“往山上运电缆,170多斤两个人抬,一趟5里路,一天五六个来回,比割麦子都累。”在场的观众又笑了。

  “说实在的,我很为我们这支农民抗灾小分队感到骄傲,因为我们这把子力气终于派上了用场。在灾区需要人手的时候,我们在现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帮上了忙。”宋志永提高了声调,用非常骄傲的语气说。掌声立即响起来,持续了十几秒才缓缓落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田霜月 实习生 庞瑞珍 刘卫 通讯员 粤宣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孙涛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