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效体系 提升救助效果:大同市新荣区为困难群众织就“幸福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06:41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赵志成 通讯员张选)3月27日下午,大同市新荣区残疾人吴玉霞从区慈善机构领取了价值98元的药品。她告诉记者,她是去年被确定的低保户,现在不但每个月可以及时领取低保金,连治病所有的药费也是政府出,特别是大女儿去年上大学区里又资助她2000元。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她的眼里始终闪烁着泪花,但她说,她是幸福的。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今年以来新荣区把构建完善长效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目标,不断改进提升社会救助的质量和标准,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制度,构建社会救助长效机制。根据困难群体的生活实际,该区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到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为困难群体提供多方面救助,初步形成全面覆盖、纵深到底的救助网络,为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该区民政部门每年组织由全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的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年均捐助资金13万元。而坚持慈善救助重点化,通过认真筹备,积极运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救济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 “春雨助学”等多项慈善活动,使受益面和参与面大大增加。

  城乡统筹,全面覆盖,扩大救助领域。截至目前,该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全部达到100%。城乡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共为城乡10454人发放低保金539.2万元,白面1.3万袋,大病救助15万元,教育救助5.2万元。与此同时,共投资200多万元对7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更新改造,集中供养达到12.4%,逐步实现以乡镇敬老集中供养为主体,包户扶养为补充的五保供养全覆盖。

  扩大就业,开辟救助新途径。立足增强困难群体自身“造血”功能,该区不断加大就业援助工作力度,让其自食其力解决实际困难,政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在去年严重的旱灾面前,该区民政和劳动服务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开展就业培训,将劳务输出作为减轻灾害保障救助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00名,创业培训29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808名,转移农村劳动力3282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