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教女:把“买奖励”变“揭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08:35 辽一网-华商晨报

  9岁女儿意外收到“获奖通知书”父和女查资料发现杂志社骗钱的消息随后报警

  时间:昨日

  地点:铁岭市民于先生家中

  人物:于先生、9岁女儿月月

  经典台词:“怪不得十多个同学都收到了通知书,小强还收到了呢,他上次作文都没及格!”

  晨报铁岭讯(记者 史云峰)没有参加活动,却收到一份入选优秀作文的“获奖通知书”。

  缴纳68元“评审费”就可参评一、二、三等奖,还会发给证书,并将作文收录书中。

  爷爷为了鼓励孙女,同意交钱买份奖励;而父亲则决定,让女儿自己去揭穿这个骗局……

  爸爸纳闷了

  没参加活动咋获奖?

  铁岭于先生9岁的女儿月月(化名)读小学三年级。跟许多孩子一样,月月课余时间学习了绘画,舞蹈,钢琴,写作……

  昨日,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前两天,月月乐滋滋地拿回一封信宣布:我的作文得奖了!

  于先生接过来一看,是湖北一家杂志社寄来的“获奖通知书”,上面称,月月的一篇作文入选征文优秀奖,只需再汇去68元的“评审费”,就可以参评一、二、三等奖,还会发证书并将文章收录书中。

  月月兴奋地说,入选的孩子可以成为杂志社的特约小记者,今后还能不定期地参加杂志社举办的活动。

  但令于先生十分纳闷的是,月月根本没有参加过这家杂志社的征文活动,怎么能获奖呢?

  分歧出现了

  要不要花钱买奖励?

  于先生和自己的父亲因为月月的这件事起了分歧。

  月月的爷爷认为,应该出这笔钱,这对孩子是一种鼓励,即使这个杂志社没有名气,即使出版的作文选没有人认可,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上的激励。

  而于先生则认为,这种奖没有什么意义,还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说不定还是举办者想骗钱,所以坚决地表示不拿“评审费”。

  “你不拿钱,我给孙女拿钱!”于先生的父亲当时不客气地说。

  真相大白了

  父亲和女儿一起揭骗局

  怎么对孩子讲明这个道理呢?于先生最后想到,要和孩子一起揭穿骗局。

  于先生跟月月一起上网查找这家杂志社。

  “巧的是,我们上网一搜,就查到了这家杂志社骗钱的消息。”于先生特别高兴。

  而月月开始嘀咕起来:“怪不得我们班十多个同学都收到了通知书,小强(化名)还收到了呢,他上次作文都没及格!”就这样,于先生带着月月去公安机关报警。

  “我们应该表扬于先生这种做法!”接警派出所的民警告诉记者,“像这类不法分子,就是抓准了家长想让孩子获奖的心理,一般索要的钱数不多,家长觉得就当买个奖励了。殊不知,不仅让不法分子获利,还让孩子有了虚荣、取巧的心理。”

  怪不得小强不及格也能得奖!

  骗钱杂志社■漫画/马菁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