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山里娃闯成威海小富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0:32 大众网-齐鲁晚报

  1955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立之年的父亲付兆忠从山东弃官逃荒闯关东;1993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31岁的付邦稳辞去公职下海到威海经商,两代人,一去一回,前者是无奈之举,后者却饱含着创业的激情。

  □人物概况

  付邦稳,男,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福录乡光明村。自幼爱好文学,曾先后担任福录乡团委书记和穆棱市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1993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事业有成的他毅然辞去公职来到威海经商,经过15年的努力,如今,经他一手操持的威海市富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企业。

  从县城干部到闯胶东下海

  付邦稳的出生地是一个距县城50多公里的偏僻而秀美的村落,村里300多家农户,90%是挨饿年头从鲁西南逃荒而来的人们。付邦稳的父亲付兆忠是山东省郓城县陈坡区鸡鸣寺付庄村人,骨子里带着梁山好汉的豪爽,1955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立之年的他毅然辞去乡政府的公职,离乡闯关东。

  1978年,因为重文轻理,偏科严重,付邦稳高考落榜,他就回到村里当上了民办教师。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付邦稳并没有气馁,继续在自己的文学之路上奔跑,先后发表多篇小说、通讯等,在当地小有名气。1981年,付邦稳也因此当上了福录乡的团委书记,成为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干部。

  1988年,付邦稳被提拔到县总工会担任常务副主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穆棱烟厂工会主席、“卷烟用天然植物精粉提取”项目的持有者韩德春,两人脾气相投,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1993年元月的一天深夜,韩德春来到付邦稳家中告诉他,自己的项目被国家烟草公司科教司列为扶持项目,计划到威海立项发展,希望付邦稳能够跟随他一起下海经商。听到这个消息,付邦稳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时候,邓小平刚刚南巡讲话不久,改革开放的思想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付邦稳对威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产生了感情。于是,1993年3月,威海绿色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就这样,付邦稳从一个端着铁饭碗的国家干部变成了一个闯胶东的商海弄潮儿。

  百折不挠闯出一片天

  万事开头难,在威海的创业之路并不像付邦稳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公司的开办工作遇到很多困难。1993年5月23日,付邦稳和韩德春一起乘船去大连办理业务,那时,航班还是隔一天一次,舱位紧张,他们买到的是散席票。上船时,那些持有二、三、四、五等舱票的人们昂首挺胸地上了船,而他们这些买到散席票的人们则单独排成一队,等待办理加床。最后,二人花了十几元钱领到一张折叠床和破毛毯,往过道上一摆,躺在上面承受着来来往往男女乘客的“观赏”,真有一股子非洲难民的味道。回去后,很伤自尊的他们就有了公司早期的公关活动。半年后,几个海港、机场、车站均有了他们的“内线”,毗邻村屯也化“敌”为友。就这样,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付邦稳在绿色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1999年,由于政策原因,绿色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停业转型,多数员工下岗分流。看着很多共同创业的老朋友相继离开,年近不惑的付邦稳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也开始打算自己该何去何从。经过充分考虑,2000年3月,付邦稳辞去绿色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务,放弃所有的工资、劳保待遇,二次下海,自筹资金,在威海高科技区注册了自己为法人代表的民营企业——威海市富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以加工销售出口包装制品为主。刚注册的富邦公司,除了租用的厂房、筹资购进的设备,没有员工、没有车辆、没有客户。这时的付邦稳又一次展现出梁山儿女的精神,从失业的职工中招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制订公司的管理制度,为了发展客户,他甚至骑着妻子的轻便摩托车,跑遍了威海市的大街小巷。在经营上,付邦稳坚持“客户最尊贵、信誉最珍贵”的信条,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他主动提出报废处理,重新加工,有时客户订单出现漏订问题,他就在半夜赶到工厂,组织工人突击加工,在凌晨送到客户手中,以保证客户发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8年过去了,付邦稳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企业。

  收获事业也收获美好情感

  时光荏苒,付邦稳在威海已经生活了15年。15年来,他不仅在威海创业,也在威海创造了感情世界。现在,他不仅是十几个干爸、干妈的干儿子,还是十几个孩子的干爸,而每年,为了这些“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他往往要额外拿出好几万元钱。付邦稳告诉记者,自己常年在外,不能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尽孝,心中很是惭愧。这些干爸、干妈都是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的爸爸妈妈,他们有家庭富裕的,也有家庭困难的,自己经常挨家挨户的去串门,过得好的就坐在一起说说话,困难的就想办法帮助他们,直到现在,每天睡觉之前,他都翻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记有老人们生日的小本本,想着给他们什么样的惊喜,而老人们待他也比亲儿子还亲。有一次,一位赵爸爸去买彩票,邻居开玩笑的问,如果中了大奖干什么呀?赵爸爸一本正经地说,中了大奖全给邦稳,给他投资办厂当流动资金。付邦稳听了感动不已,他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1996年,付邦稳受聘担任高技区西涝台小学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看到孩子们读书有限,他每年“六一”都自费为孩子们购买图书,现在,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个藏书一万多册的图书馆。同时,在他的资助下,好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山村。

  十五年来,付邦稳总是乐善好施,帮助别人,即使吃亏了也不计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年父亲闯关东是无奈之举,如今我来威海创业应属明智的选择,如今,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我的生活充满欢乐和微笑。”

  对话:

  记者:这么多年,你做过了这么多的好事,碰到过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吗?

  付邦稳:有过。因为这些事情,朋友都叫我“付大傻子”。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我觉得我做的值得。

  记者:来威海这么多年,对这座城市有什么看法?

  付邦稳:来威海定居后,我每天都在用心去感受威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威海用大海一样的胸怀拥抱了许多像我一样的外来的建设者,十多年的巨变让我欣喜和振奋,我愿威海“迈开气壮山河的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记者:那今后有什么打算?

  付邦稳:我要勉励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在振兴威海的征途上留下自己闪光的足迹。


□记 者 王永田 许君丽 □通讯员 杨 子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