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1:10 mangazine.名牌
蓝山之道
唐越

  他所谓的“读不下去”,更准确地诠释应该是“我不享受读书的过程”,他不喜欢在一个目标导向—学校规定的课本知识的获得—的机制下众人头破血流地竞争,这样的竞争抹杀了独立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而西方的教育体制张扬个性、对创造力几近顶礼膜拜。“我可能只用了10%的时间就能应付考试,成绩还很好,但其他90%的时间呢?我不愿意浪费。”

  1991年秋天,唐越转学至美国明尼苏达洲CONCORDIA学院。衣食无忧的他第一次体会独立生存的艰辛,为了赚得生活费,他在学校的食堂整整烧了一年的饭。“第一步,将30磅牛肉馅倒入蒸汽锅中,煮到褐色为止,第二步,将油滤掉……”他大段地复述当年做饭的步骤,而这些步骤都是电脑操作单的指示,他惊讶于美国社会流程化的精致,就连一个学校的厨房也不例外。

  例二:离开美林。唐越进入的第一个工作机构是美林证券。而在人人称羡的美林证券,唐越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大池塘里的一条小鱼”,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规定的案头工作。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的他不甘束缚于结构与框架中工作,不羁的性情再次成为他离开的动力:“一个新东西我两个礼拜就学会,我做得很好。可是我在那个位置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不能让我有所发挥。我向往的工作环境是非组织、非结构的。”

  就在唐越思忖如何应对时,他在美林认识的两个朋友准备合伙开一家投资银行,橄榄枝向他抛来,他也借此离开了美林,加入到Brookehill Equities。唐越一再强调,这是一个小的投资银行,而他,就是“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

  他身上浓郁的主观色彩与富有创造的更新能力在Brookehill Equitie工作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个默默无闻的亚洲小伙子在纽约华尔街做对冲基金、公共基金的销售,要与美林、JP摩根、高盛等投资机构抢夺客户,他能做的就是从打电话开始。电话打过去,基本上全部被转入语音信箱,运气不好的时候碰到语音信箱爆满那就连话都留不上。对着电话那头,唐越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某个基金、某支股票的分析。

  三四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些客户觉得他的分析还有些过人之处,就把电话打回来,“一个一个的,我就是这样积累起我的客户的”,唐越有些自豪,“你知道吗,这些人当时可能身家只有几千万美元,可是现在身家都千亿美元了。” 而就是这些大客户现在已成为唐越最重要的支持者。

  例三:创立e龙。1999年,搜狐最早的海归将士之一张黎刚离开张朝阳决意自己创业,他向大学同窗唐越描述互联网的美妙前景,发出融资的请求。唐越以极快的速度回国考察,两三天的时间,他就下了决心,回纽约辞职前他对张黎刚说,“我们要做就做大,小打小闹没有意思”。此时,他对互联网还知之甚少。

  100万,是唐越从风险投资商融入的创业资金,提供城市吃喝玩乐指南信息的e龙以并不清晰的经营模式享用着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陶醉在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憧憬中。2000年3月,唐越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与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通讯公司Mail.com置换股票,把e龙卖了,获得价值6800万美元的Mail.com股票和2000万美元的现金。2001年,互联网泡沫崩溃,Mail.com支撑不住,唐越果断把e龙从Mail.com回购出来,价钱是300万美元。年轻的唐越名声大噪,在当年被媒体誉为“资本市场上玩‘空手道’最成功的一位”。

  蓝山之道

  发现雅虎、Paypal和Google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说过,投资飓风的力量席卷一切,强迫人们仅考虑眼前的因素就做出投资决定。风险就是高估短期机会, 缺乏耐心,无法意识到长期机会。我始终觉得耐心是重要的美德。

  在耐心上,年轻的蓝山中国资本显示出与其年龄和规模不相符的成熟稳重,因为在私募市场和公众市场投资有良好的对接,蓝山中国不以打造包装企业上市为目的,而是在企业上市之前提供资本、运营经验和人脉网络的支持,上市之后关联的对冲基金还可以继续成为公司的长期稳定的股东,在公众市场为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借以实现唐越培育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梦想,中国太渴望像GE、可口可乐、耐克这样的卓越的企业。

  互联网、新媒体等高科技肯定是蓝山资本投资的方向,但不会是全部。高科技和新媒体中存在较多的短期流通性泡沫,太多的钱造成资产价值被高估,使得超额回报的几率相对较小。他放言,“每个项目要投10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不会投太小的创业企业,对于一般成功的公司,我们只是有有限的兴趣”。在唐越看来,创业者要有冒险精神和偏执的追求,不但自身要狂热,还要能带动团队一起狂热。但“狂热”不等于“狂妄”,但时下很多人刚刚有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要求融资上百万,想要做超越微软、Google的企业,“这样的心态和口气,就是在美国硅谷也不多见!”

  倾情于工作,精致地生活,这也许就是唐越对人生追求的看法。他承认,如今多挣一千万、一个亿对他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他只是喜欢每天都接触新的事物,了解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公司的商业全貌。他说自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优秀的投资家自从选择做投资这一行,都还没有换过职业,巴菲特和索罗斯分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涉足风投,至今仍是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活跃、也最为老辣的角色。”

  就在不久前, 唐越与“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面谈,76岁的巴老兴致勃勃地告诉他,“I kept dancing to work everyday(我每天都跳着舞去上班)”。唐越夸张地比划着跳舞的动作,身体再次向后倾倒,几乎跌进沙发里。

  影响力密码

  虽然唐越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上百亿资金并非谁都能募集;但他的转身,确实为中国互联网新生一代找出了另一条成长路径,从而提供了出互联网之红海、入创投之蓝海的有效模本。而他身上浓郁的主观色彩与富有创造的更新能力,更改变了中国企业家刻板、凝固的面孔。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