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小敏:我不能给冠军丢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6:58 南方人物周刊
实习记者 林珊珊 1983年陈家包下酒坊,在泥地上挖了一口小井,井边安了一个水泵。家里雇不起劳动力,陈小敏便成天站在水泵 边摇呀摇,清凉的水涌上来喷到水池里,水池满了,窖里的酒便冷却下来,飘着醇香。那时她才7岁,却可以连续泵上一个小 时,把子“咿—咿,咿—咿”地摇动,忙碌的父亲偶尔走过来,随着节奏逗着女儿,“满—了,满—了。” “父母常不在家,总是躲到外边生小孩。我感到很凄凉。”作为二女儿,她从小就要洗衣服,做饭,喂猪。陈家最终 还是没有生男孩,当地人看不起这个只有6个女儿的贫困家庭。励志的故事由此开始,陈小敏告诉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11岁的某一天,正读五年级的陈小敏在操场上玩耍,她看到一个“又矮又胖一看就是举重身材”的陌生男人,暗地 里笑话他。不过,她却被这男人挑走了,到广东省鹤山市一所体校练起举重。此后,她作为当地最优秀的运动员进入广东省举 重队,由业余转入职业。 多年后,这位悉尼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举重冠军总结道:“女子举重是出路,也是绝路。女子举重在中国是非常强 势,能拿到奥运会入场券,基本上就是奥运冠军。另一方面我们从小训练,教练要求我们脑子里只有训练,不能想别的。学习 荒废了,也和社会脱了节,单纯无知。而举重起码要练十年才能知道能否拿世界冠军,拿到世界冠军,就可以免费上大学,可 以转为干部,有分配工作;拿不到就什么也没有,落得一身伤残,没有学历,没有工作,没有能力。” 没有中间状态? 没有。 生活对于她们来说,就像一枚硬币,只有正反两面。 三天不吃不喝的日子 陈小敏从来都在理智地规划自我,每天练多少,如何练,她都有清晰的计划,“要是我说要休息两天,教练从来不会 不同意……很多人不懂得调整,像牛一样盲练,在那里哭练不下去,我真无法理解。” 1993年,陈小敏参加了七运会,尽管当时并没有谁看好她,但进队两年的陈小敏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挑战全国54 公斤级冠军。然而,决赛前她的体重增长到了59公斤,她必须减掉5公斤的体重才能取得参赛资格。经过一个月由每天两餐 减到一餐的生活后,减肥并没有达到计划中的效果。临近比赛三天,她还超出了两公斤,于是决定不吃不喝。“真是痛苦到极 点,唾沫成粉状,手干得可以看得到一条条裂缝,最后还要桑拿耗掉0.2公斤……真正的欲哭无泪。” 前辈们劝她,你还想拿冠军啊,她立刻反问,为什么不拿?在那些不吃不喝的日子,她只在心里反复念:“我一定要 大器早成,大器早成。”最后排队称体重的时刻,15个人她抽到第13,“时间过得特别特别慢,我真不知要怎么坚持,只 觉得就要死去了……” 那一天,陈小敏挺了过来,家乡的姑姑从电视机前跑出来大喊:“我们阿敏拿金牌了!”母亲回忆起女儿夺冠,“1 993年秋天,我们还在山旮旯里卖酒养猪,没想到的事开始来了。” 更没想到的是,不久后母亲超生的女儿们从此拥有了城市户口,这是鹤山政府为16岁冠军开的小灶。好日子才刚刚 开始。 一次意外事件 陈小敏此后几年的举重生涯是顺利的,她每一年都能拿奖——全国锦标赛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 亚运会冠军……纪录破了,家里的房子也装修了。她留长发,穿连衣裙,偷偷谈恋爱。也热爱交际,悄悄参加着社会活动,和 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她那时就知道,社会资源的积累,拿到奥运冠军后的转型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举起的光荣与梦想在1997年突然坍塌,先是失恋,这让她好长一段时间听到《心太软》便黯然落泪,然后 是在八运会上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被宣告不得参加八运会并禁赛两年,这意味着可能绝缘于2000年的奥运会——这是 举重项目第一次进入奥运会,为了使该项目早日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中国举重协会从1993年开始实行“让金牌”策略 。在1996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中,陈小敏便“被安排作为牺牲个人金牌的队员”。 关于这个事件,陈小敏“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感到“很不值得,一定要翻身”,而事后回忆起来, 假如没有这次挫折,她的决心肯定不会那么大,让她在往后更大的挫折中愿意下定生命的赌注。 1998年下半年,她找到刚新调来的广东举重中心刘主任并重回广东队训练,“他很看好我,也很希望我能拿世界 冠军,他和体育局局长(当时是副局长)杨乃军尽了最大努力,让我得以参加全国模拟测验并进入国家队,可以说,我能参加 奥运,他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时陈小敏面临着来自全国各省队的强大阻力,“他们都在说还没过禁赛期,你怎么可以参赛?我一点也不理会,反 正奥运会那么严峻,我的成绩就摆在那里,有本事你们来举。” 她觉得,只要拿了奥运冠军,就能平息各方不满,过去十年的成绩都显得“微不足道”,而所有的恩怨也就能“一笔 勾销”。 奥运冠军 有一天,经过大量的训练后,陈小敏腰腿部的肌肉开始肿胀僵硬,在按摩治疗中,女按摩师用力过猛,陈小敏左脚、 腰部的神经和肌肉被踩伤。这使她腰部神经受损左脚失去控制力,几乎走不了路,穿裤子也要费很大劲,医生说:再练下去, 可能瘫痪。而彼时离第二轮奥运选拔仅有一个月。 整整两个星期,她心情沮丧,在那段时间, “有时半夜痛得连敲打都缓解不了的时候,就自己一手拿起一根银针, 狠狠地向痛点一针扎下去,用以痛制痛的办法解除痛楚。”而当时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大家肯定在想,她不行了,轮到我了 。” 带她多年的省队教练蔡俊成则是满心伤悲:“我当年最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因为抵制苏联没去成;后来年 纪大了,成绩也不好。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没想到你现在又成了这样。” 陈小敏最终坚持下去了。“我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2004年再夺冠基本不可能,那时我都老了”,而如果夺 不了冠,她“将灰暗一辈子”。 她分析,伤总会慢慢治好,晚上她偷偷溜出去让恋人伍丹为她按摩一个小时,这使她快速恢复起来,而“杨局长也做 了很多工作,尽了全力帮助我”。 后来,她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道:“虽然成绩比第一次选拔相差了20公斤,但我已付出最大努力。比赛后国家队领 导对我说了一番话:小敏,你本次比赛水平一般,但是你表现出一种誓死拼搏的奥运精神,我们整个团队需要的正是这股精神 。所以我们决定让你继续留在国家队。” 在幽暗狭长的命运千回百转之中绝地逢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陈小敏一举夺得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金牌, 这也是当时广东在悉尼奥运会上唯一的一块金牌。 团委书记 一年之后,陈小敏在九运会上只拿到第八名,随后她宣布退役,“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陈小敏对未来有明晰的分析。退役时,她对媒体宣布将做一名教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但“到了省队一看就知道三 五年之间出不了世界冠军”。她也想做一名律师,“但不稳定,入门晚,没有八九年出不了名”,最终“还是觉得稳定的职业 女性好”。 2003年,陈小敏组织了个人金牌拍卖会。“当时,羊城晚报的社长来出席,后来他派了副老总过来,他对我在拍 卖会上的表现十分满意,之后社长亲自和我见面,对我提出的要求很爽快就答应了。”于是,她成了《羊城晚报》的团委书记 ,正处级。 她从前喜欢看《知音》,现在没时间,要看公共关系学。她的交际活动十分多,几个广告等着她,不时有媒体采访, 她总要给记者指明采访重点与写稿方向。 她挑着细细的眉,脸化得粉嫩,短外套特意显出腰肢的线条。她想让人知道,举重冠军是漂亮的,有智慧的。“小时 候,人们看到我,就说陈桂良的女儿怎么这么漂亮,我好高兴,跑回家照了好久镜子,心里总想着,大家都夸我漂亮呢!” 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让她不堪回首,见到了杠铃就腿发软心发慌,腰伤久治不愈,胃也坏了。但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还 常常在梦里浮现,冠军变成一种主导身份,而她享受这一点。到办公室的人找不着陈小敏,会自言自语,冠军不在。卡拉OK 时大家喊着冠军来一首,她就决心练好声乐。她学习形象设计,做事干练,时刻在维护冠军形象,她说,我不能给冠军丢脸。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