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远去 只闻叹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01:27 南方都市报

  

先生远去只闻叹息

  清明又至,在这细雨纷飞的时节,为曾经爱着我们和被我们爱着的亲友,送去最深浓的思恋。

  ◎逝者·余虹

  生于1957年2月,逝于2007年12月5日。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后。生前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我的朋友出发了。”

  2008年元旦,诗人马莉在博客上悲伤地贴上这组十四行诗。25天前的正午,余虹从10楼的家中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给亲友的是永远的伤痛和怀念。

  身为《南方周末》编辑的马莉,因约稿与余虹相识成好友。京粤两地相隔千里,但两人经常通过E-mail和电话互通信息。

  去年9月份,余虹送儿子到国外读书,途经广州专程和马莉夫妇吃了一顿饭。吃饭地点在绿茵阁,余虹的精神状态很好,谈笑风生。马莉向余虹说起博客这个新生事物,余虹很羡慕,说回去也要开一个。果然,回京几天,新博客空间刷刷刷地更新了10多篇文章,时间显示都在9月13日,包括那篇他死后声名鹊起的《一个人的百年》。但这,也是仅有的一次更新。

  10月份,余虹打电话来,说胃很不好,夜夜失眠,心情很糟,“当时我想到小时候有个部队叔叔养胃就吃地瓜,我说了这个土办法,让他试试,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笑。”马莉说。

  马莉至今仍耿耿于怀,“我一点也看不出他有预谋死亡的迹象,因为那次见面他还说到他的来年计划:一定要给写作版写更好的文章,还要给我的画展作一个画论,题目都想好了,叫内风景,或者叫秀风景……他曾经是那么明亮,那么生动的一个人,这样的人怎么会选择死亡呢!”

  清明时节,雨水纷纷,三个月又过去了,88735多人在《一个人的百年》点击,留下叹息。正值盛名、才华远扬,选择死亡的方式又如此地“尼采”,世间对余虹的离去给予不同解读,更多的人将此事放到了人生信仰的层面进行思考。

  “他的精神中有海德格尔、尼采这样极端的精神层面,但如果不是在肉身的逆境中,他不会这样结束。”马莉认为,肉体上的病痛遮蔽了他的眼睛,如果当时,朋友们能多一点“打扰”他,也许结果不一样了。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清明前夕给记者发来短信,“对逝者的追思,其实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余虹教授的离开,令人惋惜,也令人痛心。他提醒知识分子,在这个纷乱的世界,身体问题与灵魂问题同样重要,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同样重要!缅怀逝者,激励自己吧。” 本报记者 刘黎霞 实习生 胡茜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