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救国始创百岁武馆新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02:37 南方都市报

  

强身救国始创百岁武馆新张
阮伯在新建好的超艺馆里展示自己的独门功夫“虎头铡”。本报记者韩涛摄

  今年120岁的沙溪象角村超艺馆,在海外弟子和乡里资助下,新修武馆3月17日正式开张收徒,原来只能“寄居”象角村养老院的超艺馆,创馆120年后,终于又有了自己的习武道场。超艺馆现有弟子50多人,清一色为象角村民,由第七代掌门,62岁的馆长阮灿宗亲授洪拳和棍棒武艺。

  本报讯 (记者 康殷)“习武就是强身健体,超艺馆弟子在外绝不好勇斗狠,张扬武艺。”沙溪象角村超艺馆第七代掌门,今年62岁的馆长阮灿宗,执掌象角村武馆超艺馆已经23年,平素为人低调的阮灿忠,因为武馆重修,最近却成了象角村中的大红人。

  创馆:象角人不当“东亚病夫”

  新修的超艺馆外,门楣上瓦亮的牌匾上书“超艺国术研究社”;武馆内,掌门阮灿宗坐镇期间,与乡里弟子畅谈武德技艺。

  谈起创办武馆,掌门阮灿宗有一段古:1887年正是清末时候,象角一带社会治安差,土匪强盗经常在荒野出没。而象角村民不少在外经商打工,往往因为没有一技防身,让强盗杀人劫货,损失惨重。村民为了护村防身,便凑资建立武馆,学习武功自卫。

  “自卫防身仅仅是其一,强身健体、强壮国人才是关键。”阮灿宗介绍,清末外强入侵,比邻澳门的沙溪象角人多在澳门打工经商,看到外强欺凌国人,象角村民不想被叫做“东亚病夫”,自然加紧习武,强健体魄。

  1887年创馆不久,象角功夫馆就更名为超艺馆,取技艺超群之意。武馆以招募同村青年儿童习武为主。阮灿宗拿出了一张珍藏多年的照片,“这照片幸好是私人保存,否则‘文革’时候早就给烧掉了。”阮师傅慢慢展开照片,照片长达一米,拍于民国二十四年。照片为象角村阮氏族人重修祖坟后合照留念。照片中,超艺馆师徒举馆旗站立,近100人的队伍整齐划一,可见当年超艺馆的声势确实浩大。

  超艺馆武艺究竟超群到何处,阮灿宗超艺馆流传着多年的故事。“当年超艺馆一个弟子名叫阮林昆,去到澳门打工,在码头做搬运的苦力。但当时码头帮派林立,要吃这口饭一点都容易。为了打出名堂,阮林昆手持竹棒,一人打通整个澳门码头,从此象角超艺馆在澳门树下威信。”阮灿宗话中的阮林昆,正是超艺馆第二代掌门的儿子。

  习武:点香扎马一蹲半天

  阮灿宗1984年升任武馆馆长,但谈起初入武馆的经历仍历历在目。“1958年,那年我才8岁,看练武好玩,就和同村的小孩一起来到祠堂习武。”当年超艺馆道场设在象角阮氏大宗祠,有习武兴趣的小孩不需交任何费用,来到道场即可练习。

  “当年武馆教头是阮官坚、馆长是阮德繁,师傅看我根基不错,就收我为徒。”超艺馆收徒没有严格的仪式,师傅相中徒弟即可拜师学艺。但练武绝对是件苦差事,阮灿宗现在还记得当年练扎马的艰苦。

  扎马是武术的基本功。为了练好基础,师傅阮官坚找来蕉头(香蕉树头),插上三根高香,阮灿宗扎马蹲在高香之上,一蹲就是大半天。此外,扎马时双手必须沾上墨水,“沾墨水就是防止你手乱动,手摸到哪里都会留下墨迹嘛。”当年只要阮灿宗身上稍有墨迹,受罚就是家常便饭。靠着勤学苦练,阮灿宗武艺日益长进,特别精于洪拳和棍棒。

  重修:四海弟子聚故里展拳脚

  “文革”期间,象角超艺馆曾一度中断,并在村里辗转搬迁多次。改革开放后,超艺馆迁入村养老院,显赫一时的武馆只能和老人家为伴,苦于一直没有独立的办公习武场所。

  今年恰逢超艺馆建馆120年的大日子,三藩市、新加坡、香港、澳门和英国的超艺馆弟子都纷纷前来赞助。“他们寻根象角超艺馆,得知武馆没有馆舍,在澳门的超艺馆弟子阮爱武捐资了2万元重建馆舍。”阮灿宗得到海内外弟子的捐资和村委的支持,从去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今年3月17日,楼高两层的超艺国术研究馆重修完毕,开张迎客。

  “当天不仅超艺馆海内外的弟子齐聚象角,沙溪其他村子还派出七支武术队前来演武助威。”现在,有了新的习武场所,超艺馆的弟子每晚都在村委对开的祠堂练武。以往只能屈居老人院的弟子们,现在有了舒展拳脚的场地。

  “现在超艺馆有徒弟50多人,其中年纪最小的6岁,最大的已经60多岁。上学念书的安排在周末习武,其他村民只要喜欢,每晚都能在新馆对开的空地练武。”

  ■独门秘技

  “虎头铡”76式

  坊间少见的“虎头铡”是超艺馆阮灿宗的独门兵器。“虎头铡”由木板制成,呈盾牌状,上尖下凹,双手各持一个,通过镶在内里的铁环套在手臂之上。阮灿宗舞动双铡,虎虎生风。据介绍,“虎头铡”由其师傅传授,共76式,腾挪闪躲,招式奇险。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