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污辟新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06:15 浙江日报

  【专家名片】 徐子伟,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的“规模化畜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给猪和鸡配制出了更容易消化利用的“伙食”,使它们的粪尿中的氮磷大大减排;同时,通过对排泄物进行一系列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对环境河道的零排放。这一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地处嘉兴南湖区的绿嘉园环保猪场,2万头猪每天在这里“吃喝拉撒”,但出人意料的是,猪场没有臭味,周边河道清澈。这得益于徐子伟和他的研究团队研究出的环保养殖技术。让猪吃得营养又环保,长肉多而排污少,这是徐子伟等人花了10多年建立的养猪新模式。

  “一头猪排泄的粪尿污染物,抵得上5个成年人。”徐子伟说,养殖污染不但影响生活环境,而且畜禽粪尿中的氮和磷会污染土壤,使水体富营养化,也就是变“肥”。太湖蓝藻暴发,养殖污水是罪魁祸首之一。

  为了解决养殖污染,过去一般将猪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徐子伟的研究却另辟蹊径“源头截留”:既要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收拾”好猪、鸡粪尿,还要管好猪、鸡的“肠胃”,让它们消化吸收好,转化利用好,减少氮和磷的排放。

  想出这一新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10多年前,徐子伟在研究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时发现,我国由于畜禽饲养量大,玉米、豆粕等优质饲料一直有较大缺口,因此,菜籽饼、棉籽饼、糠麸等低质饲料也就大量进入了猪和鸡的“食谱”。这些饲料不易被畜禽消化,而且营养构成有缺陷,动物需要的一些重要氨基酸含量不足,而不需要的氨基酸却过剩被排泄,结果一方面饲料资源浪费,一方面畜禽粪尿中的氮和磷大量排出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徐子伟决定从改善猪、鸡的“伙食”、配制出更利于它们肠胃吸收和更符合它们长肉需要的饲料寻找突破口。

  在动物代谢室,连续200多天昼夜不停收集猪、鸡粪尿,几千头猪和上万只鸡的动物试验,还有无数次的计算机数学模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研究成果还不见影子。研究团队中有人开始沉不住气了,青年时代干过5年木匠的徐子伟却依然不紧不慢:“慢工才能出细活,急躁出不了好成果。”

  历经4年,他们终于摸清了饲料氨基酸在猪、鸡体内的消化代谢规律,艰辛的研究之路也由此走上坦途。(下转第二版)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