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08:29 郑州晚报

  

我的大学梦
高考准考证

  □任进书

  1978年4月,九江长江大桥工地上,刚刚当上四海为家的铁道部大桥局二桥处一队大桥工人的我,还想上大学的我,在领导与桥友的督促下,买来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等课本,边工作、边学习,常常复习到深夜,太困了就到长江大堤上走一走,看一看“杨柳岸、晓风残月”和江中那“彻夜长明的桥墩定位船”,就这样紧紧张张匆匆忙忙地复习了3个月。7月20日,我在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参加了全国的统一高考,以总分208分(仅历史85分及格)败下阵去。啊,从此,上课、读书、学习,好像离我一万八千里,既不可望也不可及了……

  (四)

  (五)

  (六)

  小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向郑州职工大学夜校走去。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我想起了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啊,30岁的我,方向不正是自学之路吗?

  1985年1月,我参加了由郑州黄河科技学校胡大白老师(胡大白现为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院长)开办的河南大学中文专业自学考试辅导班。犹如久旱逢甘霖的我,遂立志发愤读书学习。辅导班多是在夜晚借校学习,在班里我仔细听、认真记,做到不耻下问。每次上学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总是提前到校,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热地寒,我都能克服困难,从未缺过一节课,真可谓披星戴月,秉烛夜读,整整三年。

  1987年6月28日,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我获取了河南大学、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共同颁发的河南省首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至此,圆了我儿时上大学的梦,也圆了我父母生前期盼的梦。

  1987年12月底,我由工人转为干部,成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工作人员;1990年3月12日,我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8月13日,我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任命为督查室主任,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务员。

  (三)

  1973年3月,郑州市郊区祭城农场四连连部办公室,郑州农药厂工人代表对我说:“听说你爱读书,好学习,大学恢复招生了,你可以复习、复习,参加考试吧。”我高兴极了。在阡陌地边,在碧绿稻禾环绕的抽水井房中,在昏暗的15瓦灯下,我找出了几本中学时期的数学、语文课本试着复习起来了。

  一日清晨,连队的高音喇叭播出了“一张发人深省的白卷”的奇闻,一个在辽宁农村某生产队当队长的知青,被“四人帮”吹捧为反潮流、反复辟的当代“英雄”。于是考试被取消了,上大学由招考改为单位推荐了,还美其名曰——工农兵大学生。我和连队其他一些志在学习的知青,茫然不知所措,19岁的我,竟然一下子被“读书无用论”占领了头脑。

  1979年,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

  20世纪80年代初,为弥补人才之急需,全国各地纷纷开办了自学考试上大学的新型教育,向在蹉跎岁月里年纪偏大却又志于学习想上大学的人,亮起了闪闪的绿灯。

  1984年6月,河南省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郑州市开始报名了,喜讯传来,当时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南锅炉房烧锅炉的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并开始了自习。这年11月,我参加了“党史、哲学”二门功课的考试,党史以66分的成绩宣告过关,哲学则以47分败北。这一胜一败使我看到了上大学的光明,提高了学习的勇气,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这年冬季的一个夜晚,漫天飞舞的大雪,掩盖了郑州大地,一片洁白。我迎着风,冒着雪,肩背着当年妻子李素萍上高中时用的绿色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