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冒死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0:31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王炳毅

  今年3月28日是张纯如诞辰40周年纪念日,剧情纪实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当天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纪念馆首映。张纯如是美籍华裔女作家,她用英文写就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于1997年出版,向西方读 者介绍了1937年那场人间惨剧的真相。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疑因患忧郁症,在美国加州用手枪自杀身亡。

  其实,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之后,有三位同样值得我们钦佩、铭记的中国女性,她们冒着生命危险突 破侵华日军的信息封锁,把南京浩劫的真相告知世人——

  

  1.程瑞芳:60年前逐日记录

  2001年12月7日,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简称金陵 女大)零散档案时,发现了一本尘封了60多年的日记。研究人员发现,日记系钢笔手书,3万多字。从1937年12月8 日至1938年3月1日,程瑞芳逐日记载,从未间断。在她笔下,日军烧杀奸抢的滔天罪行,美籍人士明妮·魏特琳女士( 时任该校教育系主任)等人为救助和保护难民奔忙的事迹,以及安全区也无法保证难民安全的事实都被详细记录。程瑞芳也因 此成为第一个以日记形式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

  程瑞芳出生于1875年,籍贯为湖北武昌,早年毕业于武昌护士学校。1924年,她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宿舍 总监。

  1937年8月15日,日军轰炸南京时,金陵女大由校长吴贻芳成立了紧急委员会,时年62岁的程瑞芳是其中一 员。这年12月,在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明妮·魏特琳、程瑞芳、陈斐然(该校男职员)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 留守学校,保护校产,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首都”沦陷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

  2.林娜:做秘密调查的女记者

  1938年5月,在刚经历过浩劫的南京,最忙的要数市红十字会的义工队,他们天天忙着在街巷废墟里、沟塘里寻 找遇害者尸体,集中掩埋。

  病后初愈的程瑞芳仍住在金陵女大的北冬瓜市教工宿舍楼。此前,她因生病一度住进鼓楼教会医院,已停止记日记。

  一天午后,她陈设简朴的寓所来了一位上海的女客人。她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自己名叫林娜,是上海租界里《大 美晚报》(美国侨民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新闻部的记者。她此次来南京,是奉上司指示,秘密调查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的 罪行,以向外界披露。这次采访可说是一次冒险,因为日军为了掩盖大屠杀真相,早就实行严密的新闻封锁,纵是欧美记者的 采访活动也受到种种限制,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部明文规定:凡采访必须先去该总部新闻督查课呈请备案,被批准后须由两 名日军军官陪同,成稿后亦须接受审查,否则将被拘捕审讯。

  程瑞芳对这位不速之客待之以礼,但很谨慎。因为一个多月前,就有一男一女自称是上海《字林西报》(英国人办的 英文报纸,支持中国抗战)的记者,来到金陵女大校务委员会办公室找过程瑞芳,声称要采访她,想知道她和同事们救护了多 少妇女儿童,特别是营救过多少难民营里的中国官兵。程瑞芳早年在汉口接触过日本人,几年前又曾被校方派赴日本参观两所 女子学校的管理工作,她从那位女记者的口音中发觉有问题,怀疑她是日本女特工假冒的,于是就客客气气地敷衍他们,没吐 露实情。那两人只好失望而归……

  3.黄丽明:写密信协助调查

  几天后,程瑞芳从魏特琳那得知,那男子是日本大本营海军报道部的佐久间为雄中佐,而那女子则是日本海军情报部 的老牌特务。所以,对这次林娜的造访,程瑞芳一点不敢大意。

  林娜在确定周围没有其他人监视后,才打开贴身的小皮夹,取出一封信,打开递给程瑞芳。原来,这是金陵女大体育 系主任黄丽明写给程瑞芳的密信,黄丽明当时在上海徐家汇基督教会里坚持办学。信是用钢笔写的,很简短,说到她和随她撤 入上海法租界的15位女学生天天开课,做艺术体操,因得到租界里爱国同胞和欧美教会人士的大力帮助,她们衣食无忧。信 中介绍林娜确是《大美晚报》记者,该报有美国商会背景,一向主张抗日。林娜虽年轻但很爱国。1937年“八一三”淞沪 抗战中,她就在前线奔走,采访浴血奋战的中国官兵。黄丽明希望程瑞芳能竭尽所能为林娜的采访提供帮助,并敦请她务必注 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程瑞芳认出此信是黄丽明的笔迹,这才放下心来。她对林娜披露了大屠杀期间自己在南京的亲历亲闻, 一谈几个小时,几次悲愤得哽咽难语。

  林娜记录得很仔细,她对受难者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程瑞芳留林娜住在自己家里,说这儿靠近各国使馆区,日军毕 竟还有些顾忌,稍稍收敛一些。她还真诚地说:在日寇杀进南京城后,她基本是在金陵女大校园区活动,偶尔也去国际难民委 员会和金陵大学(为南京大学前身)联系救助难民事务。就她所知,城陷后日军杀人最集中的是城南、城北、下关长江边、江 东门、汉中门外等城郊结合部地区。遇害军民有数十万之多,但林娜到那些地方采访太过危险,要被日军抓住则必死无疑。

  程瑞芳建议林娜设法采访两个有点神秘的人物,一个是清凉山下清凉寺僧人寄隆(此人在抗战胜利后曾上军事法庭作 证,指控日军滥杀南京军民),还有一个是清凉山下白崇禧别墅的看门人,名叫覃瑞义。眼下覃瑞义是城西区义工大队的队长 ,手下有一两百名义工。

  程瑞芳说战前她常和师生们上清凉山游玩,品尝山寺斋食,因此认识这两个人。据程瑞芳所知,这两人颇具胆识,且 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林娜当然很兴奋,恳请程瑞芳尽快与这两人接上头。程瑞芳应允了。

  4.证人是白崇禧别墅看门人

  次日,程瑞芳便去清凉山,先找寄隆和尚,却扑了个空。清凉寺一位老僧说:有个汉奸向日军宪兵队告密——寄隆救 了几名国军军官,还偷偷送他们过江逃往后方。日军宪兵便来清凉寺抓寄隆,但寄隆已逃走了。日军宪兵就抓走了两个无端受 到怀疑的年轻僧人。

  另外,覃瑞义早就不住在白崇禧别墅了(那别墅已被一个汉奸头目占住),据街邻们说,覃瑞义居无定所。程瑞芳几 经周折,才找到覃瑞义。这是个瘦小但挺结实的老头,广西壮族人。20世纪20年代,他投入李宗仁、白崇禧统率的定桂军 ,因为枪法好当上了白崇禧的卫队副队长。

  1929年,覃瑞义在冀东战场救出因部队哗变而陷入险境的长官白崇禧,自己负伤致残。20世纪30年代中期, 白崇禧当上国民党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定居南京,官邸在兰园。他安排覃瑞义在清凉山别墅当看门人,还给他两把枪作防身之 用……覃瑞义对程瑞芳慨然表示,应当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日本鬼子在六朝古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几个月,他 一直在收集材料,并设法核实。他不识字,没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将所见所闻记在脑子里。

  经程瑞芳精心安排,5月26日,在离程瑞芳寓所不到百米的北冬瓜市野树林后一空置旧平房里,林娜见到了覃瑞义 并作了全天采访。程瑞芳为确保这两人的安全,亲自为他俩望风。那个地方还是相对安全的,因为旧平房以东是荷兰和瑞士等 国的大使馆,西边则是金陵女大教工宿舍楼群,树林繁茂,较为隐蔽。

  覃瑞义披露了日军许多骇人听闻的罪行:在3个月前,他认识的一位职员带妹妹和妻子离开难民区,返回城西八字街 家里,第二天就有几名鬼子踢开房门,欲强奸那年轻的姑嫂俩,那男子不肯,当即被刺刀刺倒在地,女人都被轮奸了,奸后3 人同时被杀。覃瑞义正是收尸人,他含泪和其他义工将受害者3具血淋淋的尸体裹上旧门帘,装上板车,送往郊外野地掩埋。

  1937年12月14日,在清凉山上,覃瑞义还曾目睹日军在山北边围住两千余名已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宪兵警察 ,以机枪扫射全部杀害,并逼着抓来的十几名菜农掘出大坑以掩埋成堆的尸体,然后又用刺刀将菜农杀光……

  覃瑞义所披露的都是中外报刊此前从未报道过的。

  5.《金陵血泪实录》见报

  林娜安全返回上海后,向总编等领导做了汇报。十几天后,经过报社技术处理的一组稿件《金陵血泪实录》陆续见报 ,引起租界内外读者的广泛注意,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日军的狰狞面目。出于安全考虑,这些文章只字未提程瑞芳。对覃瑞义则 只称为覃君并在文章中做了点处理,故意称他1938年5月已从清凉山古石头城洞穴下爬出,逃脱了日军追捕并已逃往大后 方。其实,覃仍留在南京坚持地下抗日斗争,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抗日勇士之一。

  1938年7月,由著名作家林语堂主编的刊物《宇宙风》总第91期也刊出林娜采写的纪实文章《血泪话金陵》。 程瑞芳对此甚感欣慰,不过,她对别人绝口不提自己的独特贡献。

  6.英勇事迹从不提及

  抗战胜利后,金陵女大吴贻芳校长带领远在成都的千余师生返回南京,恢复开课招生。程瑞芳重新工作,从不向人提 及自己当年的英勇事迹。1952年,金陵女大改为南京师范学院,年事已高的程瑞芳返回武汉,安度晚年。1962年,吴 贻芳自己出资邀请已87岁的程瑞芳回南京,住了约一个月。家境较宽裕的黄丽明承担了程在南京期间的多半费用。1969 年8月,程瑞芳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

  (::本文参考的史料有《程瑞芳日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1945年人事档案卷宗、金陵女大校长吴 贻芳回忆录和金陵女大体育系主任黄丽明1985年访谈记录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