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火炬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2:02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2008年4月1日播出:三个火炬手,以下为节目内容。

  圣火来了,从迢迢万里之外的希腊飘洋过海,来到了北京。它将在我们的祥云火炬的承载下传遍世界各地和整个中国。这次将近有两万名的中国人要参与火炬传递。火炬手有著名运动员、奥运会工作人员、有各个行业的有识之士,还有我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史以来,这是奥林匹亚圣火和我们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那么,从中国人1988年第一次接触奥运火炬开始,到现在,我们对于奥运的认识,对于圣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988,沉默的火炬手

  今天,首先给大家看一把火炬。这把火炬,是一位国内的火炬手借给我的。当然,它不是我们本次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它是一把已经燃烧过的火炬。它来自于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这把火炬身上汇聚了特殊的含义。这把火炬的持有者,是中国第一位举起奥运圣火的火炬手。中国人对火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对于火炬的懵懂认识就是从它开始的。这是20年前的照片,照片中的这位火炬手,叫杨明,他曾经代表中国,举着这把火炬,从这个韩国小镇出发,跑了两公里。不过,这张照片当时并没有公诸于世,他的火炬手经历一度几乎被人们淡忘。不过,他自己一直在关注着圣火,那么,当今年的奥林匹克圣火到达北京的时候,这位一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第一位火炬手是如何感想呢?

  杨明:非常幸运,跟天上掉一个大馅饼似的,88年吧,我到新华社5年,当时还个是小记者,可是年龄也还可以了,32岁,我第一次报道奥运会。

  这位就是中国第一个奥运火炬手杨明。时隔二十年,当火炬手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荣耀的时候,他感叹的是自己当时的懵懂。经过了198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后,杨明收藏了汉城奥运会的火炬。此后,他又作为新华社体育记者,报道过四届奥运会,因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报道出色,他被组委会赠与了一把没有燃烧过的火炬。而到了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他再一次有幸作为中国的媒体代表,成为那届的火炬接力手。如今在他家中陈列的三把火炬,就是两次奥运接力,还有一次被馈赠的成果。

  杨明:我那次特别近距离的看了一下祥云,摸了一下,特别好,特别的细腻,就跟人的皮肤似的,特别秀美。

  2008北京奥运会,杨明能够再一次成为火炬手,是赞助商可口可乐公司馈赠的名额。理由是他曾经在奥运报道中的杰出贡献,以及他过去火炬手的历史。杨明虽然特别高兴能在祖国参与火炬接力,特别希望祥云成为他的收藏。但是,对于这样的机会,他心里却还有一丝忐忑。

  杨明:就是我自从跑了火炬传递以后,真的我就感觉到,我跟我自己说,人不能太贪了,我跑都灵那时候我跑两次,我觉得我已经非常非常幸运了,是吧,你不能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你要给别人一个机会。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总数为21880名,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和往届奥运会火炬接力惯例确定的分配比例,境内有19400人,除了奥运官方工作人员之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有11534名火炬手,占总数59.45%。 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和奥运会各级赞助商5586名,占总数28.79%。在其中面向公众甄选火炬手活动的活动中,场面热烈。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面向普通公众的1188个名额,竟然有53万人被提名申请。

  20年后,公众参与奥运火炬接力的热情能达到如此,杨明说,这是他在1988年可未曾预料的。20年前,杨明突然接到火炬手任务的时候,周围很多人还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并不讨好的体力活。

  杨明:汉城奥运会前一个月左右,我们体育部主任就找我,说小杨,跑步怎么样?我说没问题呀,我专业运动员出身,我是田径专业运动员,我说是不是让我参加咱们新华社运动会?他说不是,火炬接力,如果你要符合条件的话,就可能会考虑你。 当时听了以后我不懂,真的当时一点儿都不太懂奥运火炬接力,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那时候第一次大规模代表团参加,那时候咱们没有人跑。所以对火炬接力的宣传,意义,重要性都不太清楚。后来我就说,行,不就是跑几百米嘛,太小菜一碟。

  后来杨明才知道,1988年汉城奥运会根据组委会的邀请,在中国人中选择一位媒体代表和一个运动员代表进行火炬接力,当时的火炬手并没有公开选拔,内定的火炬手是著名的体操王子李宁,和媒体代表杨明,杨明在李宁前一天,跑郊区的一个路段。

  杨明:说这个要不要报道啊,我说火炬接力肯定得报道啊,但是咱们自己人要不要报道啊?说派一个摄影记者吧,文字也不派了,就你写吧。

  记者:自己写自己?

  杨:对。

  在1988年对奥运会报道中,火炬接力的意义还没有被广为宣传,不仅仅在中国,即便在韩国当地,火炬接力也只有在市民家门口的时候受到追捧。杨明在郊外小镇上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在火种对接的一霎那,他说自己这才感觉到了圣火的神圣。

  杨明:一个韩国人拿火炬跟我对接,当时那个火炬我印象特深。里面是一个空心的,放一点固体酒精,一点的时候,里边霹雳啪啦的还响,我记得那天风特大,那个火,烟能拖出了有十几米长,滚滚浓烟。我当时点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当时觉得特神圣,后来我就想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奥运火种,现在传到我手里,就这么一个火种,这要是灭了,这得多大的罪过啊,而且我又是代表中国,我得保护好,所以当时就挺兴奋的。

  结果我记得本来我大概就是在500米到1公里,可是我在这个小镇子,有点人气,大家欢呼一阵,一跑就是一个山里,就拐进去山里去了,警车一开始还开得比较慢,后来到前面就比较快的,后边那些陪保手就用英语说,这是一中国人,他不行,他跑得很慢,我当时听着,我心想说谁呢?我说要真想快来轮得到你嘛,然后警车一弄,我就开始放开了就跑。

  杨明:后来他们就看说真神圣,看你的照片,当时那个小脸绷的,站着特直。跑得还算挺出色的,完成任务,但是跑完了以后吧,谁没把它当回事,因为我们新华社发了一个黑白的照片,我就写了一篇新闻稿,我说写自己多不好意思啊,就特别小的写了一小条,火炬到了哪儿哪儿啊,什么什么,写了一个豆腐条。

  最终,那条由杨明本人撰写的豆腐条新闻稿没有被国内任何一家媒体采用,杨明和李宁第一次代表中国人参与火炬接力的历史被封存了起来。然而巧合的是,从此以后,杨明在历届奥运会上都有一个任务:报道火炬接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进行时,有8位中国人参与了火炬接力,杨明在场报道。当时的媒体,把那一次的火炬接力误认为是中国人第一次接力,杨明没有特意去修正,他觉得此时,中国媒体才真正开始参与到火炬接力报道中来,中国人才开始对奥运圣火有了初步的认识。

  杨明:92年是央视当时体育部主任马国力跑,他是一边跑,一边用话筒来解说。我是追到前面一个火炬车,在前面,他在那边跑,我在这个车对着他,然后拍照,给他写报道。

  这一次,杨明把火炬手接力的报道写了整整一个版面。

  马国力1992年的火炬手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误以为是他举起了中国火炬第一棒,看当时的情景,马国力很带劲!我想大家也都是从他的表述中最直接地感受到了奥运圣火带来的触电一样的兴奋感。关于这次接力,咱们看得津津有味,但据说在奥运历史上没人这么设计过,又是接力又是现场报道的,所以,此后国际奥委会禁止了此类行为,不允许这样同步报道。当然这一棒接力也还是出彩的!独秀一枝!新华社记者杨明由此把火炬手的第一把交椅沉默地让给了央视的马国力,而把这把火炬悄悄地插在了自己家的花瓶里。现在,我们又把它找出来,不仅仅是要还原一段历史,也是想见证国人从对火炬,对奥运精神从简单理解,走向深度体会的过程。 杨明的故事没有结束,他一直经历着奥运,见证着圣火的传播。他又报道了1996年,我国派出三名希望工程学生参与亚特兰大奥运接力的故事,眼看着国人对于圣火越来越熟悉。但是,在他看来,人们真正对圣火的感情达到了高峰的,是2004年。那年,在北京,在咱们家门口,他采访到了一个动人的火炬手的故事。这个人,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那忠老汉!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