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步鑫生旋风”很猛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3:34 新闻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周荣新

  1983年,中国改革全面展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广袤的田野充满了希望。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城市,转向貌似井然有序但却缺乏活力的工业企业。在农村改革的巨大影响下,企业改革在当时机制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地方企业(通称为“大集体”)中悄悄地试验了起来。地处偏僻一偶、名不见经传的海盐衬衫厂成了这次改革的明星,厂长步鑫生成了当时的焦点人物。

  日前,记者再次拨通了步鑫生上海家里的电话。步鑫生的声音宏亮如昔,谈锋尤健,交谈中话不离“改革”。他对自己过去的改革尝试用“不后悔”来概括,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某些困惑则认为“只要坚持改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报告文学《中国的回声》中,我们写了这样一句话:“历史舞台上的追光,毕竟不能始终凝聚在一个角色上。”由于众多复杂的原因,也由于他自身的局限和失误,步鑫生未能将他的企业改革持续、健康地深入下去。但他的改革尝试,犹如在他的家乡――海盐秦山核电站中的核裂变一样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中国企业改革壮丽而厚重的大幕由此拉开!

   步鑫生狠话一“你砸我牌子,我砸你饭碗!”

  

  海盐衬衫厂是个只有300多职工的小厂,步鑫生接手时,企业频临破产,年产四五十万件衬衣,却有近一半堆在仓库里。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步鑫生想到了改革,并且一出手就是几大“班斧”:

  他首先学习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车间实行了“联产计酬制”。你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当时时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锅饭”!

  二是抓质量,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此话由步鑫生说出后曾风靡一时。

  三是规定请假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他来决定是否补贴。当时,“泡病假单”在企业中很流行,即使在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

  四是每年要开订货会。邀请全国各地百货商店的负责人到海盐来,吃住行由他们全包,每年大约要花8000多元,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大的数目。

  五是打响衬衫的牌子。步鑫生常说:“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他亲自为衬衫定名,“唐人”是男式衬衣,“双燕”是女式衬衣,“三毛”是儿童衬衣。

  六是要讲工作效率和速度。于是他出差上海要包出租车,出差新疆、广州、厦门还要坐飞机……

   步鑫生狠话二“讲效率难道是资本主义专利?”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当某种新东西出现时,也许会引起惊异,但决不会受到普遍欢迎。”步鑫生的做法一出台,就处于毁誉交加的争论漩涡中。

  有人说,步鑫生是“资本家”,特别是对“请假不发工资”一项,被认为是“不管工人死活,是破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步鑫生的回答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工钱、工钱,做工才有钱!莫非守纪律、讲效率是资本主义企业的‘专利’,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注定是怠惰散漫的?”

  有人说,开订货会,让销售人员来白吃白住,还拿礼品,企业的“请吃风”就是由步鑫生刮起来的。步鑫生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开订货会所花的钱,比推销员四处外出推销所需的旅差费少得多,还省时省力,资金流动更快。

  有人说,步鑫生坐小汽车、乘飞机是摆阔气,小小的“股级”厂长居然要“厅级”待遇。步鑫生则说,我这是省时间,争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步鑫生实话“汤婆子焐进被窝里,从头暖到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在当时的中国是人们行动的座右铭,大家只认一个“理”,那就是效果如何?

  人们最关心的是“数字”。1982年,海盐衬衫厂以年生产130万件衬衫的能力步入著名衬衫厂行列。固定资产从步鑫生接手的那年3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113万元,从1980年至1982年间,实现税利164万元,这在当时的中小企业中已是相当高的。

  工人收入提高了,勤奋而手巧的工人收入是原先的2-3倍;工厂像样了,被誉为花园式的文明工厂;职工在工作日还可享受免费午餐,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唐人”、“双燕”、“三毛”等品牌开始走红,畅销20多个省市。

  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也有着落了。步鑫生还经常把他们请到厂里,为企业发展出出点子。有一年冬天,步鑫生给每个退休职工送了一个取暖用的铜“汤婆子”,说是“汤婆子焐进被窝,可以从脚暖到心,让大家能实实在在地感到厂里的温暖”。小小的一个举动,一时传为美谈。

  【当时影响】

  步鑫生成了改革旋风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介绍步鑫生改革事迹的长篇通讯《企业家的歌》,此后还发表了评论、读者反映,并开展了专题讨论。

  报道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省工业系统和各行各业开展了学习步鑫生改革精神的热潮。著名企业家冯根生、鲁冠球也曾到海盐衬衫厂参观、考察。

  这一年11月,新华社发表了一期介绍步鑫生尝试企业改革的内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对内参作了批示。

  这篇内参随后以《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为题,刊于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一版,并以“编者按”的形式披露了胡耀邦的批示内容:“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步鑫生的名字,挟裹着一股旋风,由此走向全国。

   步鑫生的功过是非

  

  步鑫生及他的“治厂方略”,在当时的环境下,脱不开指责和争论的漩涡。

  在人民日报的报道刊出半个月后,浙江一家报纸刊发了一篇针锋相对的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创精神?》,指责步鑫生专断独行、作风恶劣,触犯国家条例,侵犯职工权益。

  中央急令浙江省委和新华社浙江分社查清事实。省委联合调查组冒着特大风雪迅速赶赴海盐调查。

  1984年2月26日晚7点25分,中央电视台中断了正在播出的国际新闻,率先播出了《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2月27日,全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刊发了这一消息及编者按:“希望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读一读这篇报道,积极发现、支持和宣传自己那里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

  25年后的步鑫生心里话:“我对当年的一切不后悔。”

  1983年4月,由江坪、我和陈冠柏采写的长篇通讯《企业家的歌》,率先报道了步鑫生的改革事迹,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1984年5月,陈冠柏和我又以步鑫生改革事迹为题材,采写了报告文学《中国的回声》,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作为步鑫生改革的目击者,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与步鑫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自1988年离开海盐衬衫厂后,步鑫生曾先后在北京、辽宁盘锦创业工作过,还到秦皇岛担任过“步鑫生公司”的董事长。步鑫生现在上海安享晚年。

  一个贴有历史标签的人物,一句话会作出无数复杂的解读。声称绝对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的“改革明星”步鑫生还是没有沉默到底。重新面对读者,他说得最响亮最多的一句是“我不后悔”。历史给了他机会,他抓住过了,这就足以让人一辈子不后悔了。说一句“不后悔”不需要太多的勇气,但据前几年的报道,他还是有过“后悔”的。为了与当年的工会主席赵荣华的争执而后悔。1983年7月,步鑫生改组了厂工会,让赵荣华当工会主席。赵荣华认为步鑫生违反了《工会法》和群众意愿,拒绝担任工会主席一职。步鑫生当时正是“改革明星”,他马上就撤销了对赵的任命并开除了赵。赵荣华后来“因祸得福”做成了自己的企业,此是后话。但没想到的是,2002年,赵荣华突然接到步鑫生的电话,向他表达了对当年行为的“后悔”与“愧疚”。这使赵荣华大为感动。这个道歉,却是比“你砸我牌子,我砸你饭碗”、“不后悔”等响当当的宣言更具勇气的宣言。

  《改革开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是由扬子晚报和搜狐网发起的全国15家主流报网媒体联动报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