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航空枢纽:上海的梦想与现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11:09 三联生活周刊
3月26日,浦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包括2号航站楼、第三条跑道和西货运区)正式启用。打造中国空中门户与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上海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魏一平 从振翅欲飞到展翅翱翔 隔着中间的U型交通中心,右手边的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T1)由4片“叶子”组成,隔着近处的水池望去,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海鸥。左手边,新启用的2号航站楼(T2)采用波浪式曲线设计。“从振翅欲飞到展翅翱翔,浦东机场航站楼的设计,是对上海气质的美妙诠释。”T2设计总负责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郭建祥告诉记者。 从2004年初接到T2的设计任务后,郭建祥和他的设计团队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T2的设计必须满足3个要求,即航空公司的枢纽化运作、人性化机场的舒适便捷,以及如何跟T1的形象遥相呼应。”T1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安德鲁操刀设计,当时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东院)只是辅助配合,现在要全权负责T2这样大体量的航站楼设计,对于国内的建筑设计单位来说还是第一次。 据郭建祥介绍,起初有人提出要做一个T1的对称楼,但随着整个机场定位的变化,对航站楼的枢纽化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再造一个T1能否满足这种需求?为此,最初的设计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做一个与T1相协调、比较接近的航站楼,另一个是做一个与T1完全不一样的航站楼”。华东院专门组织了国际专家造型咨询会,结果大家比较认同第一种,“建筑比较讲究对称美”。最后报到市里,市领导拍板“T2必须要能反衬T1”,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鸥形象就此形成。“如果说T1展现了一种刚性美,那T2的美就是柔性的。”郭建祥告诉记者。 与T1遥相呼应的不仅仅是造型。走进T2的国际出发层,柔和的光线透过屋顶的龙眼形天窗洒下来,相比T1的密密麻麻的方形小天窗,这里的采光更充足。为避免阳光直射,天窗上还附加了一层特殊材料的膜。不同于T1的深蓝色调带给人的沉静,T2选用了天然的木头色,给人感觉更加温暖明亮。“旅客经过长途旅行到达机场,都希望摆脱紧张和疲惫,宾至如归的感觉很重要。”郭建祥说。为了让航站楼内更通透,T2不仅仅在天窗和色调上下了功夫,还针对T1钢架过多的特点做了进一步改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幕墙上的立柱由原来的3米间隔扩展为9米,与交通中心相邻一侧的石墙面也改为了玻璃幕墙。 “便捷、人性、形象鲜明,这在几乎所有著名机场航站楼设计中都是相通的。”曾考察过世界诸多机场的郭建祥告诉记者,规划中专门在机场南侧设计增加了两个卫星厅,建成后将大大增加近机位,达到国际枢纽机场通行的“近机位占到75%以上”的标准。在T2长达1400多米的候机长廊一侧,密布着42个近机位登机桥。 仔细观察T2内的各种标示牌就会发现,不仅仅字体变大,而且旅客的各项所需大都在直线范围内。“尽量用直线,少用曲线,不要让旅客拐来拐去。”郭建祥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的一个设计理念。在T2和T1之间,有南、北、中3个通道,均与中间的交通中心相连。枢纽的概念还包括空中转地面,T2将到达层提高到地面6米,与交通中心处于同一平面上,走出航站楼的旅客在这里可以选择磁悬浮、大巴车、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可满足高峰时刻每小时疏散10万人的需求。 为了方便旅客中转,在同一层就可完成国内中转。记者下到6米层后发现,这里专门设置了一个中转中心,40个中转柜台和相应的联检通道,可满足除国际转国际之外的其余旅客中转。其中,无行李旅客国内转国内最短衔接时间约为18分钟,国际转国际时间约为29分钟,平均中转时间不超过60分钟,均优于国际通行的IATA设计准则。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