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转向资本市场融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11:50 北方网

  向资本市场要钱

  精明的刘军显然意识到房地产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也感到需要转向资本市场融资,以解决日益加大的资金压力。

  在转战资本市场前,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充实了泰跃的股权,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对泰跃的控制力。2001年4月,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发生变更:股东由北京龙虎泰山实业有限公司、北京顾得贸易公司变更为北京东方永兴科技发展公司和北京神州永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000万猛增到5000万元,刘军个人持股80%。但工商资料表明,北京东方永兴科技发展公司和北京神州永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01年的营业额均为零,这说明他们只是刘军掌控下的两个壳公司。

  刘军做的第二件事是成立自己的控股子公司,打造自己的“泰跃军团”,为日后进军资本市场做好准备。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泰信用担保公司和湖北泰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6月成立的中泰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为当时国内第三大商业担保公司。股东方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按照3∶3∶3∶1的股权比例组成,刘军担任公司董事长。刘军的意图很明确:拉“国字头”的公司入股可以明显增强担保公司的信用,而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可以进一步放大资本运作的杠杆效应。

  尽管工商注册显示泰跃仅占担保公司30%的股权,但市场一直怀疑中泰担保其实为泰跃一家出资,被泰跃一手操控。而对于本报记者的质疑,上述公司一直三缄其口。此后刘军本人也曾通过《21世纪经济报道》辟谣称泰跃“只是派人参加董事会”,“话语权也是按股份分”,但事后的事实证明:中泰担保在泰跃系随后开展的收购大战中,扮演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马前卒”,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是在2001年,刘军在2000年成立的湖北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通过增资扩股,组建了湖北泰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达4.38亿元。这是一家由北京泰跃控股,以房地产为主业,横跨高科技、影视文化等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从公司成立之后,规模便不断膨胀,先后控股了6家分公司。

  在一切准备充分之后,刘军开始出手收购上市公司。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湖北金环(000615)。

  2001年7月,湖北化纤将持有的29%湖北金环股权转让给湖北泰跃投资集团,泰跃一举晋身为湖北金环第一大股东。

  时隔仅3个月后,刘军再次出手,目标是一家地处偏远的小公司——景谷林业(600265)。

  2001年11月,中泰信用担保公司与景谷林业第一大股东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国有资产管理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者将其持有的景谷林业4000万股国有股权(占景谷林业总股本的38.1%)转让给中泰担保。此后,虽然该协议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得到云南省国资部门的批准,但刘军却以“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开始成为景谷林业的实际控制人。

  与前述收购相类,刘军很快又完成了数起并购。这样,在2001年7月到2003年3月这不到2年的时间里,刘军以一连串的闪电出击,一口气收购了5家上市公司。这其中,除了三峡水利和凯马B分别因为遭遇担保纠纷和股权回购,刘军被迫退出以外,其他三家上市公司湖北金环、景谷林业和茂化实华则被刘军牢牢控制,成为泰跃系旗下的“三驾马车”,沦为泰跃从股市抽血的工具。

    套取资金,投资地产

  在很多人看来,刘军在股市闪电出击的目的是像其他很多人一样,通过在二级市场坐庄、炒作股价,赚取快钱。

  但是仔细看来,此言差矣。对于以地产发家的刘军而言,炒股对他而言无疑是陌生的,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利用“壳”资源,把钱最终引进房地产和其他实业领域,弥补实业资金的严重不足,进而寄希望于实业的做大做强。

  操作手法大致如下:通过改造“壳”资源的主业,提升“壳”资源的业绩获得再融资(比如配股)资格套取现金;或者利用“壳”资源,成立众多的关联公司,然后以这些“壳”资源和关联公司为担保,获取银行贷款;通过关联公司,大量进行关联交易,套取、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刘军先从湖北金环下手。2001年7月泰跃入主湖北金环后,先后与湖北金环设立两家合资公司:一家是北京金环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湖北金环出资2600万元,占总股本的81%;另一家是北京泰跃金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北金环出资5100万元,占51%股份。2001年7月26日,在入主湖北金环仅仅2周之后,北京金环通信和北京金环房地产两个项目被宣布注入湖北金环。不过,仅仅是大半年后,泰跃就开始从湖北金环身上“抽血”。公开资料显示:从2002年5月开始,湖北金环在短短3个月内连续发布了五起大股东代其关联方归还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公告,代为归还金额高达4517万元。几乎是将泰跃在两家合资公司中的出资又全部退还给了泰跃。

  对景谷林业的操作手法亦如此。2001年中泰担保入主景谷林业后,泰跃即参股景谷林业此前全资设立的北京君合百年房地产有限公司。在此后三年里,刘军掌控下的景谷林业连续三次以投资入股和借款的形式,向君合百年“输血”1.16亿元。也正因为如此,君合百年在2001年成功开发了位于北京朝阳区的“都市经典家园”,2002年,北京君合公司实现收入2.58亿元,利润1213万元。

  在茂化实华上,刘军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法。2003年泰跃入主茂化实华后,茂化实华即透过关联交易向泰跃旗下的北京逸成东苑房地产项目先后注资2亿元。结果是,茂化实华在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其净利润却不断下降。2003年,茂化实华实现净利润6993.50万元,而到了2004年却下降到2958.60万元,到2005年甚至滑到亏损的深渊,亏损额高达3278万元。

  正是这些从上述“壳公司”获取的巨量资金,维持了泰跃系整个帝国的资金需求和运转。公开资料显示:正是从2001以后,泰跃开始在北京、湖北等地大量屯地。仅仅在北京,泰跃在香山、圆明园地区、昌平、通州、朝阳等区域大肆屯地达9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泰跃的产业链条空前膨胀,从房地产横跨到教育、手机通信、高科技、电力、传媒文化等诸多领域。泰跃从一家1000万规模的小公司,发展为净资产超过20亿元,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跨地域、跨行业的大型投资集团。2003年,刘军入选胡润的“中国资本控制力50强”名单,名列第23位。2004年,刘军再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富人榜”,名列第174位,这一年他才38岁。而他本人和泰跃系的声名已达到顶峰,成为资本市场不折不扣的大鳄,一时风头无两。 (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