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青歌赛:没落的贵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15:31 周末

  -本报记者孙磊

  4月1日晚,第13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简称青歌赛)团体决赛现场,上届组合演唱银奖获得者云南香格里 拉组合再次回到这个舞台,以一曲细腻与粗犷相结合的《大山汉子》震撼全场,以97.06的高分获得了当晚15组选手参 加的团体决赛第三名。

  在占据了央视3套黄金时间近20天后,本届青歌赛才刚刚过半。

  这项被冠以“中国顶级音乐赛事”头衔的节目按常规应在8月举行,由于为北京奥运会让路而提前,却意外在收视率 上取得大好成绩。由于没有“快男超女”的冲击,青歌赛,这档国内最早的选秀节目终于摆脱了前几年的低迷,在3、4月间 的电视荧屏上一枝独秀。

  青歌赛创办于1984年(只比春晚晚一年),两年一届,逢双出现。

  13届,25年,25岁。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青歌赛几乎与央视春晚有着一样的寿命和不倒的神话。

  第一届青歌赛是不分唱法的,那时候,通俗唱法甚至还不被认可。当年金奖获得者为刘捷,现在早已不为人知。

  从第二届起,赛事按照美声、民族、通俗的顺序排列。当年专业组通俗唱法的冠军苏红,拿了奖后就几乎告别了舞台 。业余组冠军是天津的许丽丽,当时她的知名度超过专业组的亚军韦唯、季军毛阿敏和王虹,她与牛虎、牛豹的合辑盒带,卖 得音像商店收钱到手软。可此后她的工作转向幕后,已淡出了全国观众的视线。

  坊间有传言说,当年已经在歌坛上红透半边天的王迪曾参加过青歌赛,但其粗犷的演唱很不为那些专家看好,故而得 分相当低。这位个性十足的歌手,居然在台上大骂评委——“你们懂什么,难道我一个卡带卖疯了的歌手,就值这几个分数? ”

  作曲家付林出版的一本自传性书中还曾透露过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年,崔健参加青歌赛,当他和伙伴们带着乐器上场 时,这一架势把那些老评委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唱法”?付林小声告诉他们,“这就是摇滚”。时隔这么多年,摇滚依然没 有登上青歌赛的大雅之堂。

  但从主流音乐界来看,早期的青歌赛绝对可以称得上中国“星工厂”。

  回顾大奖赛的历史,1984年,第一届大赛让关牧村、殷秀梅、彭丽媛等青年歌手脱颖而出;1986年,第二届 大赛韦唯、毛阿敏一举成名;随后的比赛中,先后有杭天琪、胡月、付笛声、李杰、屠洪刚、宋祖英、刘斌、吕继宏、万山红 、蔡国庆、解晓东、张咪、朱哲琴、孙悦、江涛、林依轮、陈明、甘萍、孙浩、张迈,不说别的,读着这些如雷灌耳的名字, 不难感受“青歌赛”的分量之重,身份之贵。到1996年的第七届大赛,名不见经传的京郊歌手满文军异军突起,他以一曲 深情的《懂你》无可争议地拿走了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而获得二等奖的戴玉强通过以后的业绩为那届大赛增添了亮色。

  随后的几届“青歌赛”,似乎就再也没有涌现出真正的一线歌手。如今,当年的选手如宋祖英、孙悦等人早已擦去了 青春的羞涩,俨然老师辈人物端坐在评委席上,给后来者亮分、点评。但没有了脱颖而出的明星歌手,又身陷各类青春选秀节 目的包夹,依然以专业高贵自居的青歌赛的影响力以及吸引力只能是日渐式微。

  余秋雨,青歌赛你最“红”

  在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文化名人余秋雨再度凭借央视青歌赛重返公众视野。

  3月16日,在青歌赛开幕式晚会上,本次大赛主持人董卿特意采访了综合知识评委余秋雨。

  “很多观众都说,那么多歌手,几百道五花八门的题,您怎么就都能一一解答呢?”董卿的问题明显带有谄媚色彩。

  余秋雨似乎并不领情,却反问道:“这是表扬么?”

  董卿此时还没反应过来,继续恭维道:“我代表观众问的,他们都奇怪,您怎么就懂那么多呢?”

  余秋雨紧接着又反问了一句:“一个大学教授知道中学课本的知识,这事不值得奇怪吧?”

  可怜的董卿这才恍然大悟,尴尬无语的同时,浓妆淡抹的脸也瞬间胀红了。

  在小小的热身之后,余秋雨迅速进入角色,口误、发飙、“屏蔽门”、“软罢工”,成为青歌赛舞台上的最闪亮明星 。

  余秋雨,你为什么不认错?

  余秋雨已经连续好几届担任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素质考官,但口误也越来越多。2006年,在担任青歌赛评委时,余 秋雨曾因频频读错字,而招来十万多条短信批评。

  今年担任青歌赛评委时,余秋雨连续犯下好几个硬伤。继错误解释“鲁国不属于战国七雄”、认为“但丁不是文艺复 兴的代表人物”后,这位大师又犯下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3月19日的比赛中,余秋雨在点评时竟表示,“孔子是战国后期 的人”。

  此话一出,观众哗然。一个中学生在网上发帖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战国时期大约是从 公元前475年开始的,当时孔子刚刚去世……”

  《咬文嚼字》的资深编辑金文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希望余秋雨能勇于认错,有错就改。同为文化名人,易 中天、于丹等人对《咬文嚼字》的挑错活动的态度非常好,也很配合。

  对余秋雨的犯错,金文明说:“过了那么多年,他还是老样子,只会用很多形容词、排比句、比喻去堆积出一句话, 把话说得很生动。其实仔细听的话,会发现没什么实质内容。观众为他指出的错误我认为基本都是正确的。”

  说话是新闻,不说话也是新闻

  余秋雨在青歌赛上红到什么程度?

  他只要说话就可以成为新闻,而他不说话,也依然是新闻。

  3月25日晚,余秋雨在青歌赛进行中点评关于“火烧圆明园”的问题时,荧屏上的画面突然被青歌赛的宣传片所取 代,此宣传片连续播放了3遍,当该短片播放结束切回演播现场的时候,恰巧余秋雨的点评结束。事情发生后有观众称此为“ 屏蔽门”,但青歌赛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官方回应。

  “圆明园事件”之后,“文化知识点评”环节,余秋雨的发言越来越简短,他多次在选手答题后表示“没什么可说的 ”,这与其以往喜欢“借题发挥”的做法大相径庭,引来一片猜测声,更有观众戏称余秋雨对央视此前的举动不满,进行“软 罢工”。

  随后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最近导演组为余秋雨的“话少”急得焦头烂额。因为原定余秋雨点评的时间,是评委们打分 和工作人员统计分数的时间,但现在余不说话,评委们打分的时间都非常匆忙,工作人员也来不及统计分数。

  “青歌赛是一场全国性的文化仪式”

  不论外界评论如何,余秋雨本人似乎对出任青歌赛综合素质题评委一事很看重,余秋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 央视青歌赛是一个普及文化的好机会,通过综合素质题,使文化和艺术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是提高歌手的文化,更能 进一步推动亿万观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并且是以一种很愉快的方式。

  余秋雨甚至称,青歌赛是一场全国性的文化仪式。

  余秋雨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煽情地写道:“文化是一棵大树,总有枯枝败叶。本来大家远远一看不清楚,现在被电 视镜头和广大观众一审视,真相毕露。比赛在给选手打分,全国观众也在给文化打分。

  “千万不要认为文化知识永远是至高无上的。这些天,我看到,文化知识与年轻生命一次次对峙,两方面互为考官, 而我,只是一名考场工作人员。当两方面能够互补、互哺的时候,我乐呵呵地出面维持一些规则;但是,如果两方面出现了难 以协调的裂痕,我内心的天平,总是偏向于年轻生命一边,这一点,我相信广大观众早就看出来了……”

  如此看来,醉翁之意无他,余秋雨只是给选手们去去火、给全国观众上上大课而已。

  神秘出题人

  公开出题过程

  时师从多位大师,后任多家报刊专栏作家,长期担任央视青歌赛策划、素质考试出题人。

  记者:青歌赛每年的题目是怎么出出来的?

  陈斌:大赛现在是逢双年举行,我们会在单年的时候开不止一次的策划会,找到突破点,做一个规划,知道大方向在 哪,比如有原生态了,有合唱了,我们就根据这个来设计题了。然后到了单年的冬天我们就搜集有关的影像资料。

  记者:为青歌赛出题的有多少个人?都是哪些人?

  陈斌:大部分的题目都是我出的。但是在搜集题目的时候会网罗天下高手,比如说,帮我们出过题的有北京大学的孔 庆东,著名的策划人朱海,我们春晚历年的策划等等。

  记者:每天比赛出题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陈斌:我们每天的工作程序是:头一天比赛完了,我们就回到宾馆把今天的题打一份出来,我会在上面再进行勾画, 其他助理就会查各种各样有关题的资料,给综合素质评委一个智力上的支持,把这个知识点列成第一条、第二条,给评委。

  比赛当天的下午4时30分我们会和余秋雨、徐沛东评委等人去现场的二楼对视频和音频,然后再对文字的部分,因 为一个字都不能错,有多少亿双眼睛盯着呢。

  记者:很多人替原生态选手答不上题来喊冤,您怎么看?

  陈斌:我们觉得如果把这些东西又变成死记硬背就又倒回应试教育了,我们的目的主要是让你在唱歌之外多关心一些 事,如果让你在艰难的练歌之余再背一本书那就没必要了。刘畅

  青歌赛,综合素质考喧宾夺主

  洋相百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青歌赛综合素质问答环节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颠覆了高雅专业的自身品位, 凭借这1%的分数赢得了99%的关注度。据悉,收视率调查显示,“青歌赛”收视曲线的顶峰,就出现在余秋雨等对歌手综 合素质的对话和点评上。

  出台内幕

  对于青歌赛的综合素质问答环节,有人批评说,这些光鲜靓丽的歌手们在文化知识上如此贫乏,将给青少年观众带来 负面影响。也有观点认为,术业有专攻,既然是歌唱大赛就不必在专业之外求全责备,文化考核纯属多余。

  那么青歌赛为何要设立这一环节呢,央视文艺部原主任邹友开为记者解开了这一疑惑。

  作为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首创者之一,邹友开从第一届到第八届整整16年间,一直负责这项重量级大奖赛的组织工 作。文化考核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就是他当年和一班人马推出的,从而赋予了大赛第二次变革。

  邹友开说,有一次文艺部策划一台晚会,邀请了几位获奖歌手参加。没料到的是,他们竟不识简谱、五线谱,完全是 凭借“模仿”参加了比赛。还有一些选手文化素养较差,获奖后心态失衡,不能正确看待荣誉,人生的步伐走向了反面,甚至 有个别人走向了堕落之路。“虽然这些不好的事情是极个别的,但也说明了文化修养和熏陶对艺术培养的重要性。”

  有书可考

  “新闻要素中的五个W和一个H分别指什么?”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出自哪国的哪位文豪?”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为什么会冒出白雾?”

  青歌赛的综合素质问题可谓是五花八门,涉及中外历史、文学名家名作、天文地理、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有不少观 众反映,试题的难度差别太大了,而且不同唱法的选手试题没有区别。

  对此,青歌赛监审组成员阎肃表示,针对青歌赛综合素质考核现在一共有两本书。一个是央视自己出的青歌赛历年的 考题和答案,还有一个是军艺的李双江出了一本厚厚的书,如果选手把这两本书好好看看,其实答题应该八九不离十。但是由 于大赛前的紧张,有很多选手看不下去。

  有待改进

  对于综合素质问答,除了观众有异议,一些评委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青歌赛美声唱法评委杨洪基就建议应该分类别出题。“对于每年很热点的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试,我觉得有些题出得 有点离奇,尤其是对原生态的选手不太公平。我建议能不能分一分类别来出题,原生态的选手就出和民族有关的题,美声的选 手就多出一些‘洋’一点的题,这样分类测试会合理一些。”

  而本届青歌赛中惟一一位历任青歌赛评委的歌唱家李谷一也指出:外国题目有点多,“选手们应当先把国内的知识搞 清楚了,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孙磊

  青歌赛综合知识

  “经典”回答

  问:放了一首路人皆知的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手拉手》,画面上是几位韩国歌手在演唱。问歌名叫 什么,是哪国的歌?

  答:歌名不知道,是美国(的歌)……

  问: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

  A.曹丕、曹植B.曹丕、曹冲C.曹植、曹冲

  答:A.正确。但是当余秋雨追问她读过“三曹”的文学作品没有时,她居然落落大方地说:“读过,《满江红》啊 !”全场哗然!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选择“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大力神杯”是什么赛事的奖杯?

  答:(苦思了半天)是不是和火车有关系……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情?”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百步穿杨”是什么意思?

  答:选择“百步之外射中了杨六郞,形容敌人之凶残”。

  问:英吉利海底隧道连接英国和哪国?

  答:德国。

  问:人类历史上的 “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这是选择题,正确答案“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都给出来了)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自成。

  问:选择题,《红楼梦》的作者是:

  A.司马迁B.吴敬梓C.曹雪芹

  答:A.司马迁

  问:“一日不见”,请接下一句。

  答:(抓耳挠腮,然后挤出三个字)好想你……

  问:(播放名曲《二泉映月》)请说出乐曲的名称。

  答:《嫦娥奔月》……  

  问:(播放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问这是哪个省的民歌?

  答:河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