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支出的逆向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18:55 中国新闻周刊

  巨额支出的逆向思考

  巨大的支出背后是因为有巨大的收入做保障,简单的逻辑背后,有人开始提出对预算开支的另一种解读。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跑在GDP增幅前头,说明政府财政收入过多,人民负担在加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委员提出这一观点。

  一份统计数字表明,2003年~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1%。仅2007年一年的收入就达到5.1万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32.4%。

  面对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著名经济学者王大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改革开放30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44倍,这样的增速,“在世界财政史上亦属罕见”。

  对此,胡静林解释称,财政收入增幅需要全面、准确地分析,不能简单地说过快或过慢。

  胡静林说,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二、三产业所占的GDP比重在不断提高,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实现利润等增长均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长,使得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为主要来源的财政收入也呈现出超GDP增长的态势。

  其次,是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胡静林指出,财政收入增长率按现价计算,而GDP增长率按不变价核算。2007年GDP是24.6万亿,同比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长17%,因而与财政收入增幅的差距就会缩小5.6个百分点。

  此外,税收的增加也与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有关,“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管理,对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月23 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相当于GDP增幅2倍的连年财税增幅,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减税让利、“放水养鱼”政策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目前正处在“解放生产力”的“收获期”。

  贾康认为,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国家财力明显增加,但相对于目前政府宏观调控的巨大需求来说并不够,“收入的增加是我国改善民生的巨大物质基础”适度的增长并不可怕,看它的需求,关键是如何花。

  面对财政收入激增的争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刘尚希认为,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税收体制有关。

  今年的预算草案报告收入比去年增长14%,而支出增长是22.6%。这表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开始放缓了脚步。

  “我还注意到,今年的财政收入有意保持了1800亿财政赤字,这笔钱将增加到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收入增加也是对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刘尚希说。

  公共财政还有多远

  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最大可能地反映公众的意志,公共财政公开、透明,不仅让群众看得清,还要要让他们看得懂,监督好。

  3.4万亿的“钱袋子”怎么花?如何高效的管理和使用,对管理者们提出了挑战。

  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说,“这5年,我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温总理的话清晰地传达了政府的意志:钱,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怎么花,得让老百姓看明白。

  实际上,中国从1998年即宣布从“建设型财政”转为“公共财政”,围绕着公共财政的改革也一直在推进,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前推行一直不理想。陈志勇说。庞大的财政预算不仅对管理水平提出挑战,对公共财政制度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财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精髓,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成果。而公共财政的最大特征就是国家收入的目的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

  长期从事财政预算研究的陈志勇说,不仅预算要用于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预算决策过程是民主、透明,要让外行人看懂,内行人看清。

  针对这些问题,胡静林称,今年的预决算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进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办法。而2007年的超出部分,由当年分配改为结转到下一年,通过预算程序来安排。这也是超收收入首次纳入政府预算。

  “为了更好地使预算报告能够易读易懂,也便于审议,今年的预算报告和草案中,财政部不仅分整体和重点进行表述,还配了大量图表,以便让代表委员更形象地理解各项收支。”胡静林说,今年的报告还首次把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三农”支出专门进行了统计,单独反映。

  胡静林说,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一些代表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和草案与以往相比有一些进步,更容易看懂。“这是一个方向,以后还会继续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