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市长回击深圳特区寻租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4日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论战一:特区能不能特?厉有为回击———

  说特区“寻租”是埋汰人

  1994年,厉有为主政深圳不久,就与学者胡鞍钢围绕着特区是否应该享受特殊政策,展开了一场论战。由于双方都是知名度颇高的人士,“胡厉之争”,长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胡厉之争”关系特区之特

  鼠年元宵,厉有为从记者口中第一次听到“舌战市长”这个雅号,很是不以为然。“不确切,我最不善辩,没办法了,才说几句。”“说我是笨牛还差不多。我从小放牛,喜欢牛,喜欢牛精神和牛文化,收藏牛雕作品,性格也和牛差不多,直来直去。”

  胡鞍钢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1993年4月,胡鞍钢的一份关于经济特区的报告,送到了中央决策层的案头。报告的主要观点是,特区不能再“特”了。胡鞍钢认为,必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的政策进行彻底调整,坚决取消各种优惠政策,取消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优惠于某些地区的经济特区。他的理论根据是:公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地方都不得享有法律和制度之外的经济特权,即使是经济特区也不能享有和保留经济特权。胡鞍钢还给深圳下几个评语:“寻租”、“特殊利益集团”、“国中之国”等等,即使在今天,这也仍然是沉甸甸的“大帽子”。

  第二年,胡鞍钢的观点引起了更大反响。当年6月,他在中央党校讲“中国地区差别问题”时,再次谈到“特区不能‘特’”,因而触动了一些地方领导的心弦。

  深圳的“反击”始于一场采访。与“寻租”相呼应,厉有为使用了颇为激烈的“埋汰人”(东北方言,“泼脏水”、“污蔑”之意)的回应。当时,深圳康佳集团兼并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国有亏损电视机厂,短短三年,该厂一跃成为盈利大户,开创了特区企业低成本扩张优化内地国有企业的路子,被称为“牡康模式”。1995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了牡丹江电视机厂,充分肯定了这种模式。之后,黑龙江省组织了媒体代表团,专程来深圳采访报道。一位记者问厉有为,胡鞍钢说深圳是“寻租”,你们怎么看?

  厉有为没有回避,他的答案很有性格特色:我是东北人,用东北的土话说这叫“埋汰人”。深圳是邓小平同志倡导创建的国家第一个特区,当时还没有特区,是谁给他们“寻租”?经济特区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的一个试验,一个探索,怎么能说是寻租呢?这个帽子加在特区头上,实在是有点冤枉!

  双方有了交锋,论战也随之升级。厉有为的话被香港媒体报道后,胡鞍钢又在境外报刊发表了系列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1995年秋天,深圳开始“反击”。《深圳特区报》先后写了三篇评论,针锋相对地辩驳胡鞍钢。最后一篇是厉有为亲笔所写,名为《棍子向谁打来?》。

  为何如此高调?厉有为说,“被逼的”。仅仅是理论探讨,没必要争;如果影响了国家的决策,就必须要理了,这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大局。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全国各地政策都大一统,不允许地区政策倾斜,这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符合中国国情。何况,经济特区还肩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验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