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祀遭遇现实尴尬:出现高额收费与恶作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5日07:36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4月4日电 (记者段菁菁、张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对逝者表达哀思的传统节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祀方式——网上祭祀悄然兴起。

  然而,虚拟的手段未能避免现实的矛盾,当这种更为环保、便捷、时尚的祭祀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新选择的同时,过度商业化、恶意建墓等新问题不断出现。

  轻点鼠标寄托哀思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清明节首次被国家列入法定假日。有关部门预计,今年的三天长假,将可能使祭祀人流、车流达到历史最高峰。为了缓解清明节集中祭扫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给交通造成的压力,民政部不久前向全国推广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

  河南的小李来到杭州工作已有五年,每次祭祀都要回老家才能表达自己的孝心。而今年,他通过祭祀网站把已逝亲人的生平、身世、性格、人生经历、遗嘱、音容笑貌等输进电脑,建立起网页。不管是亲人的祭日还是平常的日子,随时随地都可打开电脑在网上“扫墓”。“谁说非要烧纸才是尽孝?这样的方式既新颖又环保。”

  早在2001年,浙江安贤陵园就率先举办了网上祭祀。任何人都可以在该陵园的网站上建立一个祭祀馆,然后通过网络来追悼先人。据浙江安贤陵园总经理施俊介绍,网上祭祀设立之初,很多人不了解,也不接受,第一年建馆的只有十多个人。

  而经过几年的普及和推广,这一新型的祭祀方式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杭州市殡葬管理所所长陈景莲介绍,除安贤陵园外,目前,杭州主城区的华侨陵园、龙居寺公墓、半山公墓等7家公墓都建立了殡葬网,几乎每家殡葬网都建起了虚拟墓地或祭祀平台。

  目前,参与网上祭祀的人多是海外华侨、在外地的浙江人,另外还有一部分杭州本地的年轻人。

  一位网民写道:“其实,传统的方式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明烛、鲜花、檀香、祭酒、哀乐固然肃穆,但点点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对亲人的悼念,不必增加交通负担,不必造成环境污染,何乐而不为呢?”

  难以接受的高额收费与恶作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新生事物,网上祭祀因为缺乏监管等问题,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和恶意建墓等新问题。

  一些祭祀网站抓住人们追念先人的心理大做文章,不择手段牟取暴利。不仅建立一个纪念馆或注册一座公墓要收费,甚至连为被祭奠人献上一束鲜花、一曲音乐和一张图片都要收取不菲的费用。

  记者在华夏祭祀网上看到,该网站去年5月发布的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显示:建一个“网上纪念馆”,单人要150元,双人要200元;建一个“网上公墓”,价格也在80元至120元不等。还有一些网站,录入文字每1000字20元,上传鲜花、音乐、背景图片等的价格高达每兆流量2元至5元,远高于手机下载图片的费用和现实生活中的价格……高额的价格,让不少市民对这种新型的祭祀方式望而却步。

  既然收取了高额费用,提供的服务质量怎么样呢?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网站对祭祀内容根本不进行仔细核查。

  上个月,网民王先生上网搜寻与自己姓名有关的信息,显示结果让他大惊失色。在某网络公墓上,竟然有块碑上“刻”着他的名字,而且年龄、照片等信息完全符合。

  经多方查询,王先生发现,原来自己的墓碑是身边一个好友恶作剧的结果。王先生打电话质问该网公墓建设处,得到的结果是,对于申请者或亡者的身份,网站并没有什么限制性规定。几次交涉无果,王先生最终放弃了与网站纠缠,一场明明活着却已经“死亡”的闹剧不了了之。

  为了求证类似情况存在的可能性,记者进入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网上纪念平台——炎黄祭网,按照网站指示进行了注册,然后为一个虚构的姓名申请了公墓。网站显示,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对内容进行审核,然后方可顺利建设。然而几个小时后,当记者再次登录时,一个初具规模的纪念馆就呈现在眼前。

  为什么在设置了24小时审核制度之后,网站仍然没有发现记者的恶作剧?“我们的审核主要针对一些名人或奇怪的名字,对于一些可笑或怪异的名字,我们一般会直接拒绝。”炎黄祭网工作人员陈女士如是解释。

  对于“公墓”里祭奠的到底是不是死者的问题,陈女士坦言,目前,网络管理主要靠网站自查。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根据用户填写的相关资料进行回访,但被纪念人的相关材料由申请者键入,绝大多数信息是网站靠自身能力和职权范围无法核查的。这时候,网站就无法阻挡恶作剧者的玩笑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