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称清明节应“还俗于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00: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苏州四月五日电 题:清明节应“还俗于民” 让传统节日离人们更近

  中新社记者 韩胜宝

  今天是清明节小长假的第二天,古城苏州扫墓大军开始逐渐减少,而在太湖、金鸡湖畔踏青植树、荡秋千、踢毽子、放风筝的春游人数明显增多了。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清明前后杨柳发芽抽绿,相传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所以旧时民间有清明折柳、插柳的习俗。而放风筝是清明前后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古人有放断线风筝祈求健康平安的老传统。苏州在清明这一天还有“看会”的传统,旧时每逢清明苏州都会抬出城隍、各方土地到虎丘厉坛祭祀,出帐队伍有各式表演,热闹非凡。

  学者认为,清明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给传统节日一个发展空间,让这些传统节日离人们更近,不仅是对中国民俗传统的尊重,更是“还俗于民”之举。如果把清明节小长假再造一个商业味很浓的“小黄金周”,就会淡忘传统节日原本的意义,从而蜕变成了没有文化的节日,那又何必取消“五一”黄金周呢?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马汉民对记者说,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踏青的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每到春暖花开,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在青草春风中徜徉心神,在春游活动中释放情怀,这本就是中国先人从古代起就一直承袭的生活习俗与传统文化。清明节是民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回归,过度的商业化显然会冲淡这份感情。

  苏州民俗专家沈建东称,哀与乐并存,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特点。一个传统节日是否过得有意义,取决于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保证。传统节假日不仅仅是一个放假的问题,更需要用恰当的形式和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把过节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每一个节日都有丰富的内容,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苏州餐饮协会相关人士说,清代顾禄的《清嘉录》记载“清明时节,苏州地区市上卖青团、焐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苏州黄天源的青团子供不应求。各地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清明时令传统食品,这些食品值得发掘、整合,开发清明传统特色的品牌食品,弘扬中华美食文化。

  有学者担心,清明节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但仍无法解决黄金周制度的那些弊端,相反,很可能造成更大的集中消费和人流负担。因此,遵循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让普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让传统文化能够深入生活,得到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