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月姣53岁出国读MBA和博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11:30 民主与法制时报
在接到周小川电话的一周前,61岁的张月姣刚从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局长任上卸任。当时拍的一张照片上,她身边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欧洲开发银行行长和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张月姣举着红酒,满脸笑意。 听到“西非”两个字,那个冬日的张月姣无法想象她的此生会与非洲结缘,但最后她还是接受了这个薪水不高的职位。和大部分她的同辈一样,她总是被一种使命感所驱使。 1964年,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张月姣那一批留学生,谈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让年轻的张月姣心潮澎湃。 中国在2004年底加入西非开发银行。张月姣需要每年4次飞赴非洲,参加董事会。其实,在总资产13亿美金的西非银行中,张月姣的话语权并不完全来自中国400万美金入股所占的股权,她对区域合作、法律事务的熟悉程度,受到其他董事的敬佩。 她总是愿意介绍一些中国发展和亚洲开发的经验给非洲的董事们。后来,西非开发银行行长博尼·亚伊再次见到周小川时,对她大加赞赏:“Madam张是来给我们上课的。” 53岁出国读MBA和博士 53岁出国攻读MBA和博士学业,听起来,这像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即使是二三十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要同时完成MBA和博士学业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这又真实地发生在时年53岁的张月姣身上。 那是1997年,已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条约法律司司长的张月姣,选择了重新踏上赴美求学路,去国际发展经济学院的国民经济管理班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MBA高级研修班课程(Advanced MBA)和法学博士(JSD)学业。这一年她53岁,而这,已经是她人生中第三次出国学习。 53岁年纪离职求学,对于熟悉张月姣的人来说,这并不奇怪,因为张月姣先前有过类似的举动。 张月姣的勤学是有理由的。1964年,年轻的张月姣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被国家选派到刚建交不久的法国留学,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学习。 在法国汉纳大学,年仅20岁的张月姣以其与年龄不一致的成熟认真地算了一笔账:国家为她负担的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相当于当时国内30个农民一年的产值。 这个对比,让张月姣备感压力。唯有勤学,才能回报国家。勤学,从那时起,成为张月姣一生不变的主题。 第一次到法国,从未学过法语的张月姣,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为学好法语,她找来法语字典,一页一页地死记硬背,并从此养成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学习的习惯——这些吃力的方法,让回国时的张月姣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法语。 与第一次出国学习相比,第二次出国学习的张月姣,压力要大得多。而正是在第二次出国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勤奋和刻苦,张月姣获得了此后广为媒体宣传的一个称号——铁女人。 1978年,张月姣被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和外国投资委员会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但她很快发现,自己在法国留学时学的知识已不够用。 这一次,张月姣选择了去美国的乔治敦法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在美国学习的同时,张月姣还在世界银行法律部担任了法律顾问。两个身份,意味着她必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那段日子里,白天她与世界银行的同事们工作,晚上就去学校读书。其他研究生一次只修4门课,她却一口气拿下了11门。一位同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美国教授得知后惊讶地称赞张月姣是“铁女人”。 在美国读研究生还要考TOEFL,连别人都替张月姣为难。为考好TOEFL,张月姣每天睡觉不到两小时。此后她去考TOEFL,成绩比学英语专业的人还好。 另据张月姣介绍,世界贸易组织争议解决上诉机构成员无须常驻日内瓦,当大法官只占用她“一小半的时间”,而且这个工作与她目前在汕头大学教授“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与实践”也是一致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