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任校长:张百熙(1902.1-1904.1)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0:49 新浪文化

  张百熙(1847-1907.2.18),字冶秋,又字埜秋、野秋,号潜斋,室名退思室、退思轩,谥号文达,湖南省长沙县人。清·同治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山东、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礼部、吏部、户部尚书、邮传部大臣,派充督学大臣等。工诗,善书法。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式大学之一)创办人,首任总教习(校长)。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晚清时期,少时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今长沙第一师范旧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仕途一帆风顺,先后担任侍讲、侍读,又任山东、四川乡试考官。光绪七年(1881年)督山东学政。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四川乡试主考。翌年值南书房,再迁侍读学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多次上疏,极力主战。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8月31日上奏《倭情诡秘请严察筹防折》,列举日本间谍在津沪等地搜集情报及破坏情形,要求清廷饬官吏“认真缉拿查察”。10月11日奏近京宜集重兵择要布防,严劾李鸿章是阳为战备,阴实主和,粮饷不继,应予惩处。会同翰林院侍讲学士陆宝忠等联名弹劾枢臣孙毓汶等朋比误国10人罪状。旅顺失陷后,山东防务吃紧,再奏请朝廷迅速择要布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马关议和时仍奏请“急筹战备,以挽危局”。《马关条约》签订后,于6月29日胪列管见14条,请“急图自强,以收后效”。7月21日再奏说明条约中有关通商数项“弊混兹多”,应详慎订议,以防后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充日讲起居注官,旋擢国子监祭酒。为了救国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学习外国、维新变法。认为维新变法,首先要从废科举、办学堂开始。西太后也不得不声称要“变法维新”,并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今急务”,宣布逐步废除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督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文渊阁校理等职。奏保康有为应经济特科试,戊戌政变后因荐举康有为获罪,被革职留任,旋开复处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礼部侍郎,旋升左都御史。《辛丑和约》签订后,奏请改革官制、整理财政、变更科举,兴办学堂,设立报馆。嗣迁工部、礼部、吏部尚书,充管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专门负责京师大学堂的恢复和筹建事宜。又创办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认为原来的京师大学堂(后称为戊戍大学)“一切因陋就简,外人往观之,重轻之,等于蒙养学堂”,实质上仍是一所封建书院。因此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开创基业,物色人才、改革教育制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吸取西方先进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亲自主持拟定了一套学堂章程上奏,经清廷批准颁布执行,这本章程被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规定的完整学制。后历任顺天府尹,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尚书等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新设邮传部大臣,《清会典》总纂等职。还担任过赴英国头等专使大臣、政务大臣、新贡土朝考阅卷大臣、殿试读卷大臣、编纂官制大臣等重要官职,被清廷赐予赏黄马褂、赐紫禁城和西苑门内骑马等殊荣。在清廷为官30余年,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但最为突出的是对近代教育的卓越贡献,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书法在故宫博物院和颐和园中有收藏,在民间流传较少,故有相当的经济价值。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0岁。清廷赐祭葬,予谥文达。1908年8月灵枢由北京长途跋涉运回长沙家乡,葬于长沙县春华镇沨田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