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粮价上涨合理成分不宜重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4:15 中国新闻网 来源:上海证券报
提高生产效率,管好供求关系,对粮价上涨合理成分不宜重压 主持人:根据你的研究推论,粮价上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那么,在这样的价格趋势下,如何做好粮食供求的管理工作?毕竟抑制通货膨胀压力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头号任务啊。 袁鹰:当前粮价上涨具有合理成分,不宜过分压低粮价。 此轮粮价上涨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出现的,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我国三种主要谷物类粮食集贸市场平均价格在1995年为每公斤1.6元左右,此后持续低迷,直到2006年才基本恢复这一水平,2007年也只到每公斤1.7元左右,13年时间仅涨了6%,远低于同期整体物价上涨水平和粮食生产成本涨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度压低粮价,会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有效务农人数减少和有效播种面积缩小,进而导致粮食供给相对减少,形成新一轮的粮食短缺和粮价飞涨。反之,如果维持粮价的适当高位,农民就会根据粮价传递的信号适当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如大豆价格上涨,就会有更多的农民种大豆,从而增加市场大豆供给,最终将大豆价格稳定在均衡水平。在粮价低迷时期,则可考虑借鉴美国、欧盟等国经验,建立农业轮耕或休耕补贴制度,在保护土地生产力的同时,避免 “谷丰伤农”。 从短期看,也有必要加强粮食需求管理,适度调控粮食市场,遏制粮价过快上涨。 当前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大,在维持粮价适当高位的同时,也须防止粮价过度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过大压力。针对粮食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方面要加强粮食需求方面的管理和引导,引导非口粮消费需求的有序发展,适当控制粮食深加工规模和粮食出口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通过调节粮食库存和增加粮食进口稳定市场粮价。此外,积极探索新的供给渠道,如多方开辟粮食替代资源,加快发展专用饲料作物,研发以高粱、农作物秸秆替代玉米和大豆转化生物能源的技术等。 从长期看,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是实现高层次粮食供求平衡,综合解决粮价稳定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 政府调控只能阶段性平滑价格上涨幅度和速度而不能改变趋势。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既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供可转化的土地和可转移的劳动力,又要维护粮食安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既要保持粮价稳定,又要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只有通过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要大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更关键的是要转变当前落后的小农生产模式。当前亟需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针对城镇化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可考虑实行耕地“配额买卖”和“占补平衡”政策,即占用多少耕地就必须相应承担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开发、改造一定数量耕地的义务,以此保证耕地长期、动态平衡。此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使我国由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逐步走向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朱兆荃) 表1 中国主要谷物类粮食供需基本平衡总量矛盾并不尖锐 单位:千吨 年度/项目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生产量 417409 432512 440500 进口量 2426 1115 1130 年度供给量 419835 433627 441630 食用消费 244100 240000 239000 饲料消费 113300 113100 116300 工业消费 35900 40350 42500 种用量 12100 11930 12000 损耗量 15100 12900 12650 年度国内消费 420500 418280 422450 出口量 5700 8316 5100 年度总需求量 426199 426596 427550 年度结余量 -6364 7031 13980 注:1.表中年度以10月至次年9月计算;2.主要谷物范围仅包括小麦、玉米和稻谷。其中后2个年度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数;3.进出口量为海关总署月度数据的汇总,后2个年度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数;4.年度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当年总需求量的差额,不包括库存。 表2 部分粮食品种产需矛盾仍然突出 单位:千吨 项目/年度 稻谷 小麦 玉米 大豆 国内消费 产需缺口 国内消费 产需缺口 国内消费 产需缺口 国内消费 产需缺口 2005/2006 183250 -2658 99850 -2405 137400 1972 43675 -27325 2006/2007 178900 3670 100380 4080 139000 6481 44049 -28082 2007/2008 177850 8650 100600 5400 144000 4000 46567 -32567 注:1.小麦市场年度为当年6月至次年5月,稻谷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次年9月;2.2006/2007年度产量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2007/2008年度数据为预估数;3.国内消费包括食用消费、饲用消费、工业消费以及种用和损耗;4.产需缺口为当年产量减国内消费,不包括库存和进出口。 表3 每亩玉米生产成本逐年攀升 单位:元 1995年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总成本 292.19 330.56 351.56 347.63 375.70 392.28 411.39 439.50 生产成本 271.15 285.30 303.36 297.65 314.26 324.46 336.04 363.60 物质与服务费用 154.35 158.50 171.42 167.43 173.77 176.08 188.84 195.90 人工成本 116.80 126.80 131.94 130.22 140.49 148.38 147.20 167.70 土地成本 21.04 45.26 48.20 49.98 61.44 67.82 68.26 75.90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