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描述中国是出于谁的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5:36 青年参考

  作者StevenMark   编译邢涛

  每当要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发表看法时,我们通常会从书本上寻找现成答案。就中国而言,这样的书很容易找到。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其一举一动都招致基于无知和成见的分析。

  但是,正如英国外交政策中心主任马克·伦纳德在最近出版的书里所问的,“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知道中国当代作家 和思想家不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如果实话实说,“为数不多的几个”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算多的了。

  我们都熟悉西方在辩论如何“驾驭”中国的崛起,但对探讨中国如何“驾驭”西方的衰落可能一无所知。因此,尽管 我们努力分析“真实”中国的复杂性和不断改变的现实,但那些广被接受的陈词滥调——“共产党专制”、“看不透的东方人 ”或掠夺非洲的“新帝国主义”——显然有弊无利。我们不禁要问,那为什么这些无益的形象仍然存在?显然,我们应该问问 ,这样描述中国是出于谁的利益。

  有趣的是,比较西方与中国的第一次遭遇,那时对中国的看法并非负面,而是将其奉为榜样。18世纪“启蒙”时期 的主要哲学家经常以十分赞许的字眼描述中国。德国学者托马斯·福赫斯在书中写道:“显然,中国拥有18世纪末的学者在 欧洲看不到的东西:一个依照理性标准行事的强大中央政府。在欧洲,中国代表的是一个合理的国家和开明专制主义的典范。 ”

  没错,这样的中国形象是基于当时的现实。但目的与其说是为了理解真实的中国,不如说是针对西方社会有所言说。 今天的情况也如此吗?

  例如,美国“新保守派”专栏作家罗伯特·卡根认为,决定中国对苏丹等国政策的与其说是经济利益,不如说是政治 联合。他还预测中俄会结成“独裁者同盟”。但是,他是真想评说中国的政策吗?抑或只是用中国的某种负面形象来映衬美国 的积极政策?同样,当中国在非洲的角色被贬为“重复欧洲殖民者的剥削”时,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角色吗? 抑或只是通过比较中国的现在与西方的过去,来说明西方现在有别于过去?

  就像欧洲过去把中国理想化一样,今天西方把中国形象“妖魔化”,也许这是出于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英国 《帕姆巴祖卡新闻》在线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