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汇款引发的离奇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17:36 法制与新闻

  吴槐/文

  □ 焦点关注 □

  19年前,一笔寄往郑州的1500元汇款被退回武汉,生活艰难的女邮递员一念之差私自截留,从此心中烙下挥之 不去的负罪情结。3年前,女邮递员临终托付子女:一定要还上这笔良心债。2008年2月,邮递员的孩子将1500元汇 款寄给媒体,在忏悔声中,寻找19年前汇款的主人,替过世的母亲还债……

  1500元汇款揭开19年前的秘密

  2008年2月15日,《楚天都市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张取款通知单,汇款金额1500元,汇款地址是武汉市汉 口江岸区三阳路太平街8号,汇款人名叫“校正”。此前,编辑部曾收到过一封读者来信,署名也是“校正”,信写得情真意 切,说明事情原委,并说要寄来1500元钱。

  校正的来信,道出了一个埋藏19年的秘密。

  19年前,校正的母亲是一名邮递员,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需要养育两个孩子,各种开销很大。1989年6月 的一天,母亲在单位上班时,经手一个客户邮件,是从武汉汇往郑州的1500元钱,因为无人查收,汇款被郑州退回。那张 汇款单上的汇款人叫程斌,留言是帮战友兰明汇的款。于是,母亲根据落款地址去寻找,找到武汉滨江饭店的客房号。服务员 说,这里已没有叫程斌或兰明的旅客,估计是军人,但他们已退房离去了。

  寻找的结果竟是这样,母亲心里很失望。就在她迟疑时,母亲想到自己一人拉扯两个孩子生活很是艰难。闪念之间, 母亲的内心失衡了,她私自将这笔钱归为己用了。虽然她知道,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所幸的是,这笔钱一直没有人追查。

  10多年过去,校正和妹妹长大了,他们从小学读到了大学,花费了母亲许许多多心血。母亲的形象在两个孩子心目 中,一直是伟大和无私的。事实上,这些年母亲活得很累,虽然她从来没有向两个孩子提及过那件往事——利用职务之便截留 客户资金1500元。

  校正知道这个事情是在3年前。

  当时,苍老的母亲已病入膏肓,在临终前,她拉着校正的手再三叮嘱,有能力一定要归还一笔钱,一笔1500元债 务!而当时校正脑子很乱,加上母亲身体虚弱、说话断断续续,校正费了很大的劲才知道了事情的大致经过,但具体的名字记 不太准,郑州那边收款人叫乔永霞或者叫乔云霞,当时应是一名大学生,所就读的学校是郑州教育学院或者郑州师范学院。

  母亲去世后,校正心中多了一个情结。校正内心矛盾重重,1500元钱到底退还是不退?不退吧,有违母亲的遗愿 ,对不起九泉之下的母亲。退吧,那件事只有母亲一人知道,10多年了没人查找,现在退到哪里去?退给当年的汇款人或收 款人,校正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还给母亲的单位,那母亲一生的名声呢,在另一个世界里她会安心吗……

  所以,在犹豫中,这件事便被一拖再拖,很快,两年多时间过去了。

  200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暨颁奖晚会,喜欢看电视的校正从头至尾看完这个节目。 校正被深深地感动了,在那么多道德模范面前,校正觉得非常羞愧,内心忐忑不安,他最终作出决定:一定要替妈妈还上这笔 良心债……

  但是,校正还是有一定的顾虑:1500元钱准备好了,退给谁呢?致歉信也写好了,寄往哪里呢?校正最终选择了 媒体,于是用笔名给媒体写了致歉信,并用笔名寄上1500元汇款,请媒体帮忙,还上这笔良心债。

  另外,1500元如果存在银行,19年该有多少利息?校正本想还上利息,但不知19年的利息如何算。校正想今 后有能力了,多回报社会以偿利息吧。校正再三恳请媒体帮助九泉之下的母亲完成遗愿,在郑州和武汉寻找程斌、兰明、乔永 (云)霞3人,向他们赔礼道歉!

  多方寻找“良心债”主人

  2月16日,《楚天都市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报道,寻找这笔汇款的主人。该报记者也一直奔波,试图寻找到校正, 但校正并未留详细地址和电话,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汉口太平街8号。当辗转找到该地时,此处已被夷为平地。原来,这里准备 建高档住宅楼,原有住户均已搬迁,散住于各地。通过当地派出所查找,也无结果。

  当年,那张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汉口滨江饭店。但该饭店负责人说,1989年,饭店主要接待全国各地军方的会议代 表,有的代表长住几个月,信中提到的程斌、兰明应是当年入住宾馆的军人。因时间太久,当年入住登记表均已毁失,难以查 找。随后,通过武汉警方人口查询系统得知,仅武汉市符合年龄条件的“程斌”有68人,名叫“兰明”的有两位。报社多方 查找后,仍无结果。

  2月17日,河南《大河报》得知“良心债”故事后,觉得一个人做了错事甚至违法的事情并不可怕,难得是鼓起勇 气让良心回归。于是从2月18日开始推出寻找“良心债”主人的报道。许多读者认为,校正母亲当年的做法是犯了法,但社 会应该多一些宽容和谅解,这种知错改正的行为值得称赞。

  从校正母亲的遗愿可以看出,当年的收款人乔永(云)霞在河南。那么,如今她又在哪里呢?媒体在刊发报道的同时 ,决定从她当年所在的学校入手查找。

  2003年,郑州教育学院与郑州师范学校合并,迁至郑州市北大学城,现全名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该校档 案室中,工作人员在档案库房内翻找出尘封近20年的文书档案,在郑州教育学院87级中文专业文书档案上,发现了一个叫 乔云霞的名字,这是一张盖有河南省教委招生办公章的高校录取新生花名册,录取号为“010810379”。档案显示: 乔云霞,1967年3月出生,河南新郑县(现新郑市)一中毕业,以高考462分的成绩被录取。

  档案室工作人员推测:乔云霞1987年考入郑州教育学院,应于1989年毕业。如果1989年6月武汉那边给 这边汇款,乔云霞可能毕业离校了,所以汇款才被退回。所以说,乔云霞可能就是当年的收款人。

  很快,有热心人提供出乔云霞的电话,乔云霞随即走进人们的视野。拨通乔云霞的手机,她所报出的个人情况与郑州 师专提供的档案信息相吻合。可是,电话中的乔云霞十分惊讶与激动,她不知道1500元汇款这件事。她说:“将近20年 了啊,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

  乔云霞说,自己在1987年9月到1989年7月在教育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了新郑市龙湖中学,一年后调到 了新烟中学。哥哥乔根法在北京部队服役多年,前年刚刚转业到北京丰台区政府工作。乔云霞知道哥哥有个战友叫兰明,可从 来不知道他寄过钱啊!乔云霞推测:如果兰明当年汇了款,一定也是想帮哥哥,想帮她们家渡过难关。

  根据乔根法回忆:当年服役的部队是解放军总后勤部通信总站,自己在连队当指导员时,兰明是他的通信员,湖北黄 冈人。不过,乔根法从不知道兰明曾给妹妹汇款的事,如果兰明真寄了钱,一定是想给自己帮忙。

  收款人、汇款者现身忆当年

  乔云霞的老家在新郑市龙湖镇农村。乔家兄妹7人,乔云霞排行第六,上有3个姐姐、两个哥哥。1983年,初中 毕业的乔云霞考上了新郑一中,可她不想继续读书,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了。这一年,乔云霞的大哥乔根法已到部队当兵4年 ,刚刚提干。哥哥不同意妹妹的想法,他克服困难,给了妹妹最大的支持。

  乔云霞读高中和大学的6年时间里,都是大哥提供的经济资助。

  上大学后,乔云霞和大哥的通信员兰明成了笔友,两人相互通信谈论文学。时隔多年,乔云霞如今已无法联系到兰明 。她甚至有些担心,兰明当年的汇款帮助行为未及时得到回应,会不会引起他的误会。

  事实上,乔云霞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一边,兰明为这笔款已误会了十几年。

  2月20日,湖北武汉,家住汉口江岸区的兰明现身。公众面前的兰明瘦瘦的,个头不太高,身穿黑色皮夹克,看上 去非常精明能干。

  兰明是黄冈武穴花桥镇团山河村人,1985年10月入伍到北京,负责收发电报,给指导员乔根法当通信员。当年 ,战友们都了解指导员兄妹多,家境贫寒,总是帮他到邮局汇款。兰明清楚记得,指导员一个月工资98元,每月除了给上学 的乔云霞寄钱外,还要给家里的弟弟和自己的爱人寄一些。指导员从不抽烟、不喝酒,津贴全都接济了老家。每年春节探亲假 ,指导员从来没回去过,总是把假期攒到收麦子的时候,回去帮家里干农活。

  指导员为人正直、宽厚,对战士很照顾,大家都很敬重他。兰明的脾气不好,跟指导员下棋输了就会把棋子摔在桌上 ,但指导员从不计较。那时候,兰明、林国才和指导员一道,在团部后面的山上刻下各人的名字,约定要做一生的战友和朋友 。1987年底,兰明离开北京调到位于湖北汉川的基地。

  回湖北后,兰明每月津贴涨到了30多元钱,他还谈了女朋友,对方家在武汉,就在著名的汉正街做生意,常常寄钱 给兰明,一次就是一两千块。兰明不抽烟不喝酒,就把钱都存了起来。那时兰明的存款达到上万元,战友们常常开玩笑说他是 万元户。

  兰明特别爱好文学,曾以东方旭的笔名发表文章。1988年底,兰明被基地送到武汉大学新闻系进修。此时,乔云 霞正在读大学中文系,两人互相通信,谈论文学和人生。1989年春,兰明去北京办事见到了指导员。战友见面无比兴奋, 兰明从谈话中了解到,指导员的家境仍然困难。于是,他想资助乔云霞完成学业,减轻指导员的负担。

  1989年5月,兰明从存款中取出1500元,转托襄樊籍战友程斌帮忙寄给乔云霞。但是,程斌汇款后一直没有 收到乔云霞或指导员的回信。后来,他又给乔云霞写过一封信,委婉提到汇款的事。可那时乔云霞已毕业,估计这封信一定没 收到。

  1990年,兰明在北京见到指导员。他很纳闷,指导员还是只字不提此事。兰明不好意思主动询问,只能在心里猜 测:是不是程斌没有寄出这笔钱?后来,兰明跟程斌失去了联系,1500元就在他的心中成了一个谜团。1993年兰明退 伍后,在武汉做起服装生意。这件事困扰了兰明十几年。

  捐助善款的道德、法律意义

  2月21日,乔云霞和兰明一家联系上,通了电话。时隔20年,两人相谈如故。兰明询问乔家生活现况,询问乔云 霞是否还写文章。得知乔家生活工作都很好后,兰明祝姐姐一家越过越幸福。乔云霞说:“我们家永远都会记得,在我们最困 难的时候,你帮助了我们。虽然这笔钱没有收到,但钱背后的情义,是我们家一生的宝贵财富。”

  他们还谈起校正,更是感慨万千。乔云霞希望校正不要再为母亲一念之差的过错而自责。兰明说,校正的行为校正了 他母亲的一时过错,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对于1500元汇款,乔云霞说这钱绝对不会要,女邮政员一念之差做了错事,因此在十几年里受到痛苦煎熬,到病 逝前终于艰难说出秘密,说明她真的是个好人,自己没有理由不原谅她!校正为母赎过的行为值得尊敬。

  乔云霞希望见到校正,向他表示尊敬之意,并一道告慰他母亲的亡灵。乔云霞说,自己身为母亲,不希望替母还债的 校正自责,也不愿意看到有人谴责他。事实上,乔云霞一直心怀感恩情结。作为一名教师,她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来自农 村的贫困学生,她从来都是默默地帮助他们,并经常告诉孩子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乔云霞不要1500元汇款,那么是否可以退还兰明,兰明更是连连推辞。他说,校正的母亲也是为生活所迫,能在 临终前把这件事公之于众,需要很大的勇气。况且这么多年来,她备受煎熬,乔云霞不责怪她,自己也不会这样做。

  对于1500元汇款的去向,兰明说,他和爱人目前在汉口百步亭开了一家印刷公司,生活殷实,他同意将这笔汇款 还给校正,就算当年对困难家庭的资助。然而面对转赠,校正给媒体写信表示“万万不能接受,心更加沉重,更加有愧”。

  2月25日,经过协商,这笔钱将捐给河南新郑市新烟中学的贫困学生。

  故事到此结束了,然而由此引发的讨论还在进行中。河南省社科院专家刘维国认为,这是一次道德的感召,是一场诚 信的回归,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校正的母亲在临终前把事情和盘托出,可谓道德上的回归。校正在看了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晚会 后,决定还款并把事情公之于众,可以看到道德模范的教化力量。汇款寻找主人的过程,就是良心回归的过程。对于两代人内 心的真切忏悔,我们没有理由不敬重。忏悔与宽容,永远是互补的两极,只有博大的宽容,才能让那些犯下过错的人们,增添 忏悔的勇气。所以说,良心债包含着人性中最真实的情感,像一面镜子,让每个人对镜比照自身行为,对大家心灵都有触动, 这种道德彰显出的博大的宽容精神,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诚信建设。

  还有,校正母亲这种截留汇款的行为,从法律上该如何定性?是否构成贪污罪?对此,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周群认为, 在找不到汇款人的情况下,校正的母亲该将汇款上缴单位,由单位上缴国库。但从当时的数额、情节等方面来看,可以不按刑 事犯罪来处理。还有一点,校正母亲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况且她已离开人世,依法不应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另外,良心债是不是该“母债子还”?该不该归还利息?周群认为,如果校正从母亲那里没有继承遗产的话,并不负 有归还之责。如果继承有遗产,应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归还此笔汇款。至于该不该归还利息,由于这笔款属于赃款,法律没有规 定必须计算利息。对此,校正可以不还利息。当然,如果校正接受母亲委托,或者自愿归还也是可以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