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户孩子怎上好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01:19 金羊网-新快报

  

廉租户孩子怎上好学校?
■金沙洲新社区附近公交站每天挤车回市区上学的孩子。

  

廉租户孩子怎上好学校?
■穿着不同校服的景坤从市里的学校转到金沙洲的沙凤小学。

  “新社区住的都是穷人”,“还是原来学校的老师好”……

  远离市区大规模建廉租房社区或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

  ■实习生 陈显玲 新快报记者 何姗 陈文 摄影 陈显玲 陈文

  深读指引

  新社区之忧3

  尽管金沙洲有不同层次的楼盘集聚,但因为有规模达6000多户的廉租房社区,在不少广州人包括廉租户眼中,一些人已将金沙洲戏称为了“贫民区”。而另一个廉租房社区所在地同德围,10多年来集中了大量的解困房及拆迁安置房,且交通、教育、治安、卫生状况差,早已与“贫民区”无异。这说明因贫富分化而生的“分区居住”已出现。

  “分区居住”带来的问题是社会成员不能平等分享公共资源,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机会不均等。因此将导致社会学上说的“阶层再生产”,即穷人的孩子因无法享受好的教育而无力改变贫困的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公平本来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重要手段,教育也是促进人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社会机制,因“分区居住”导致的教育不公平将加剧贫富分化。

  因此,一些规划专家提出了“大分散、小集中”的新社区建设思路,以让穷人与其他人无差别共用公共资源。

  清晨6点,金沙洲路公交站热闹起来。12岁的景坤斜背着书包,挤到二三十个学生中间,扭头向车驶来的方向张望。429路出现了,人群突然活跃起来,大家喊着“冲啊,冲啊”,都像“暴力王”一样往车上挤。一米左右的景坤被一个高个子女孩推到后面,又没有抢到座位,景坤开始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他把这种日子叫做“夹心饼干”旅程。

  随着金沙洲新社区大批人群的入住,每天发生在公交站的这一幕让人看到了这个廉租房社区的教育窘况。

  景坤还是原来学校的老师好

  一个月挤公交车上学的日子把景坤折腾得“不想再提那段日子”,转学到沙凤小学后,距离金沙洲新社区步行只要15分钟。

  新社区小学要9月才开学,景坤暂时先在沙凤小学上学。

  搬来一个多月,新家的客厅只有一把椅子和一张吃饭的桌子,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景坤身上的校服磨破了裤脚。景坤说话声音不大,总像嘴里含了东西,但他大声地说过两三次“新社区住的都是穷人,但我家不是”,小男孩固执地划分着自己和这里的不同。

  “我们学校一个教室一部电视,他们没有电视”,景坤在用观察别人学校的眼光打量着自己的新学校。上完一上午课,景坤觉得还是原来学校的老师好,“原来老师发音都很标准”。“L-ang,狼”,景坤夸张地重复着刚才语文课上老师发错的字音。

  “我们学校和市区的一些学校还是有差距的,师资也不足”,沙凤小学副教导主任认为。

  “但还是喜欢在这边上学,出去上学实在太远了”,景坤害怕了挤车的日子。

  陈阿姨新社区学校刚成立,我怕师资不完善

  租户苏阿姨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在市里读初中,“每天来回车费至少四块钱,中午餐在外面吃,最便宜的要六块钱,一天开支也要十块。我又没找到工作。不过自己不吃也得供孩子读书。”阿姨脸露为难之色:“新社区中学开学就回来读,至少省了车费和午餐费嘛。”

  4区11栋的陈阿姨有着不同的想法,她的儿子在培英中学上学,看着新社区的中学一天天建成,陈阿姨决定不让儿子转回来读小区的中学。

  虽然陈阿姨没有工作,丈夫在一家中学做杂务,但她还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我儿子现在读的学校很好,新社区的学校刚成立,我怕新学校的师资不完善”。

  小陈还是觉得我们学校好所以没转学

  新社区目前配套规划中没有高中,小学、初中要9月1日才开学。能就近上学省去交通费伙食费,对廉租户而言当然是好消息,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盼着转学。

  3月19日18∶33,金沙洲路上的路灯亮了,12岁的小陈背着书包,拎着饭盒,才走到新社区的围墙。

  “本来四点放学,在学校搞完卫生,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回来就很晚了。”小陈在西关培正小学读六年级,新年时就搬来了新社区,她觉得新社区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上学远”。

  为了让小陈上学方便,爸爸特意带她去看过新社区附近的沙凤小学和横沙小学,但她却一直摇头。

  “我还是觉得我们学校校风好,老师态度好,学生也懂礼貌,所以就没有转学”。

  小陈知道新社区小学盖好了,但她还没确定是否转回来,“要看教得怎么样,但我还是喜欢现在的学校。”

  小吴我不会觉得坐车辛苦

  和小陈的慎重不同,小吴说得很干脆,“我不会转回来”。

  小吴是个14岁的女孩,在十二中读初一,她很喜欢金沙洲这边的房子,就是上学不方便,放学在中山八路坐237路,到富力半岛,再转429路到金沙洲。“每天路费要花五元钱”。

  看到新社区的中学快建好了,小吴摇头说“我不会转回来”,因为她现在和同学相处得很好,“而且这边都是贫困家庭”,停顿了一会,她下决心似的说“总之我不会觉得坐车辛苦”。

  金沙洲新社区的学校接收的将全部是新社区的孩子。但是,贫困孩子对“这边都是贫困家庭”的排斥,对转学的抗拒及对市区好学校的眷恋,却发人深省。

  是否正如一些有先见的专家所说,新社区学校的孩子将被打上“我是贫困孩子”的标签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令人担忧的是,因为住在“贫民区”所以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知识改变命运”对他们是否是一句空话?

  在某种程度上,与金沙洲一河之隔的同德围,或许可以为金沙洲提供一些经验或启示。

  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机制。教育是再生产社会不平等并使之合法化的方式,是现代社会阶级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机制。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教育机构,家庭背景的差异甚至对不同语言和生活方式熟悉程度的差异,被转化成学校考试成绩的差别。这样教育就不断地将社会中已有的阶级结构复制出来。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

  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着一种“把穷人赶出市中心”的趋势。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分区”居住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又不能对这个过程听之任之。特别是政府不但不能刻意来推动这个过程,而且需要采取种种措施来抑制或减轻这个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要向普通居民区包括“贫民区”倾斜。

  在一个日益分化的社会中,富人和穷人究竟要怎样居住,是混合居住,还是分区居住?

  我们曾探索性地提出一个“大混居、小聚居”的模式,即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实现混合居住,而在其中又能体现一定的分区和距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阶层间的接触与交往,防止教育、商业和环境等公共资源的过分不合理分布。——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

  (下转A10)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