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农业,增收有“窍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09:20 扬子晚报

  40岁的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农民王化种了70多亩芦蒿,其中30亩是日光温室大棚。“一般工棚的芦蒿,每亩纯收入3000多元,温室大棚的要高得多,至少有1万元。因此,我今年想再投资建设三个温室大棚。虽然前期投资多一点,但温室大棚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投入与产出相比是很划算的。”记者给他算了笔账,王化一年的收入有四五十万元。王化听了,憨憨地笑笑说,收入是不错,相当于一家小型企业一年的收入了。“因此我买了一辆蔬菜保鲜车,每天把芦蒿销往常州、合肥等城市。我不仅自己种芦蒿,还兼职当经纪人,光经过我的手销售的芦蒿就有1000多亩呢。”

  41岁的灌云县沂北乡农民任礼发,从去年开始就在该乡“赫赫有名”了,原因是他一家伙承包了85个大棚种植西红柿、西瓜、西兰花等蔬菜瓜果,还雇了20多个帮手。“粗粗算一下,大棚栽培的效益是露天栽培的六七倍。2007年我才搞大棚,除去投入,还有10多万元收入,今年得有几十万了。”在任礼发大棚里打工的50岁农民杨佃全说,他一年多干下来了,很羡慕大棚的效益。“我基本学会了大棚栽培技术,今年下半年,我也寻思自己搞大棚了。”

  灌云县农业局局长王勇告诉记者,在传统农业县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转移劳动力,但也千万不要忽视了农业本身,因为农业照样能够让农民致富。当然,传统的种植模式肯定是不行的。灌云的事实证明,设施农业是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十分有效的增收途径。

  据了解,灌云县仅仅用了2年时间,设施栽培的面积就从几千亩增加到4万亩。发展这么快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推动。当然不是行政命令,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考虑到设施栽培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一般农民不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灌云县出台政策:农民建设一个温室大棚,政府奖励3000元;建设钢架大棚奖励2000元,氧化镁大棚奖励1500元。搞设施农业的农民还可获得小额贷款上的支持,每建一个大棚,一半成本可到信用社贷款,政府给予担保。“灌云是经济欠发达县,但是为了推广设施农业,光2007年一年,县乡两级就从有限的可用财力中拿出3000万元补贴给农民。今年的支持力度将更大,因为今年的目标是让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到10万亩。”王勇说。

  灌云县发展设施农业的另一可注意之处是错位经营。王勇说,上世纪90年代,灌云也曾大面积推广过设施农业,结果却不成功,原因是品种单一,造成销售难。“现在不一样了。各个乡镇十分注意错位经营。陡沟乡主要种植芦蒿,侍庄乡是辣椒,沂北乡以叶菜为主,小伊乡以莴苣为主,下车乡以西瓜为主,等等。这样,不仅品种错开了,上市季节也错开了。适当的种植规模,加上各种农业协会、农业经纪人的参与,销售都不成问题。根据县农业局统计,2007年灌云农民人均增收450多元,而来自设施栽培的贡献份额就达200多元。今年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后,贡献额会进一步提高。”本报记者 朱新法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