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商战:商业变革的绝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4:25 新闻晚报
□大河报记者周健

  “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灵魂”。

  2007年,一本名为《等等灵魂》的小说,风靡大江南北。一些河南人买到它,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10余年前名震全国的“中原商战”。

  而今,这一切似乎成了遥远的绝响。站在二七塔上俯瞰,亚细亚商场、华联商厦、商城大厦、商业大厦等参与“中原商战”的“六朵金花”虽已成没落的贵族,但它们当年所带来的竞争硝烟,却依然穿透历史空间,丝丝缕缕地在空中弥漫。

   “亚细亚冲击波”

  

  郑州二七广场,一块承载着革命历史与商业传统的方寸之地,20世纪80年代,这里一直是华联、西城、人民、德化等四家大型国有商场的天下,彼此各守“一亩三分地”,相安无事。

  但一切都在1989年5月6日这一天改变了。是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亚细亚商场在经过几十万元广告(相当于当时郑州其他商场全年广告费之和)的狂轰滥炸后,闪亮登场。开业当天,郑州市万人空巷,顾客如潮而至。商场保卫人员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只能分期分批往里放人。到下午6点营业大厅被迫提前关闭时,柜台上竟有90%以上的货物被抢购掉。

  当时发生的所有事实表明,作为我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企业,亚细亚商场以灵活的机制、“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和出奇制胜的公关营销术,连续在中国商业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第一个设立商场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升国旗;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而有关数据显示,亚细亚商场开业仅7个月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1990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百货商场行列。

  他们在创造历史

  

  创造历史的是人。同样,“中原商战”的几位主角,亚细亚商场总经理王遂舟、郑州华联总经理张淑云、商城大厦总经理李自强等,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与外界的勾搭连环,让整个“中原商战”充满极强张力。

  王遂舟是军人出身。1988年的一天,时任商城大厦(在建)副总经理的王找到亚细亚股东单位的一位负责人,毛遂自荐要当亚细亚商场的总经理。任命书很快下来,王拿到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用人权和财权。

  要发展,必然要产生竞争,所不同的,是盯着“碗里”,还是看着“锅外”。1989年9月1日,新建成的商城大厦试营业第一天,已开张半年的亚细亚就有针对性地发动了进攻:商城大厦低调地开门纳客,不料想正对门的亚细亚又是时装表演,又是奏乐放炮,涌进去的人摩肩接踵,风头盖过了商城。到了第二年9月1日,同样是华联商厦开业,斜对面的亚细亚挂出了两块条幅:“热烈祝贺华联商厦隆重开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展宏图”,而且,由王遂舟亲自带队,亚细亚人将一块致贺匾额送到了华联商厦大厅,人们说,亚细亚此举体现出“宽胸怀、高姿态”。

  “中原商战”渐行渐远

  

  “中原商战”的黄金期持续了不到10年的时间。1997年3月,商战的灵魂人物王遂舟抱病出走,8月,300多家供货厂家代表围堵亚细亚商场大门,要求清偿货款,这家曾独领商战风骚的商场,终于爆发全面危机,迅速走向没落。

  按照业内共识,辉煌一时的亚细亚之所以最终走向衰落,是盲目扩张惹的祸。

  亚细亚集团成立后不久,便提出了打造“中国零售连锁帝国”的宏伟目标,在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开设了9家“仟村百货”。

  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战线拉得长,经营管理和人才输出就跟不上,几乎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初便陷入了亏损的困境,投入巨资的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开业不满两年即被迫关门停业,在短短的几年内,亚细亚以4000万元的自有资本进行了一场投资将近20亿元的疯狂扩张,如此沉重的债务包袱放在谁身上也承受不起。

  郑州市商业局副局长阎铁成将其中原因归纳得更为具体:一是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国内零售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利润越来越薄;二是当时市内各大商场都忙于扩张盖楼,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三是政府关于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相对滞后,致使企业无路可走。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