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智障母亲离家 定安小兄妹吃七年“军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4:27 南海网

  定安县龙河镇荣根村委会第一经济社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智障残疾人李趾富,妻子因无法忍受家庭的贫穷而离开了他和一对年幼的儿女。7年前,这对辍学的小兄妹在驻地军营前玩耍时,偶然被一名士兵获悉其家庭情况。自此,这个特困家庭与驻地部队官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驻地官兵爱心接力帮助下,这一家人吃上了“军粮”,而且一吃就是7年。

  1997年母亲离家

  抛下智障夫和一双儿女

  今年3月中下旬,定安县龙河镇各村庄要相继举行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节日——军坡节。按照当地的风俗,当地居民每家每户都要出钱出力参与这个节日。本报热心读者、龙河镇居民黄先生是该民俗节日理事会的理事,平时负责节日举办的经济账目往来。在筹划过程中,黄先生发现绝大多数村民踊跃出钱出力,仅有一户人家没有参加。

  这户人家是龙河镇荣根村委会第一经济社村民李趾富。今年58岁的李趾富是一名智障残疾人,1994年,经人撮合,李趾富娶了乐东一名姓方的残疾女子为妻,夫妻俩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李家发今年14岁,在当地一所中学读初一,女儿李海丹今年11岁,在当地一所小学上四年级。

  在此之前,由于李趾富和妻子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家4口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1997年,李趾富的妻子因无法忍受家庭贫寒离家出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妻子的出走,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不仅一双年幼的儿女面临失学,而且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2001年3月

  家境贫困小兄妹俩辍学

  4月7日上午,就黄先生所述,记者来到了定安县龙河镇进行采访。

  龙河镇荣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东照一说起李趾富的家庭条件就直摇头。“他(李趾富)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尽管家里有1亩多地,但是没有人种,家里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这些年,政府有关部门给他们办理了低保,每人每月25元,情况稍微好了一点。”薛东照说,“一家3口每月75元,如果没有部队的帮助,根本就不够用。尽管村里也有时帮帮他们,但村里的经济条件毕竟有限。”据薛东照介绍,2005年9月的台风“达维”将李趾富家的老房子掀翻,村民义务出劳力,政府出钱,才给李趾富一家盖了几间房。

  据薛东照回忆,2001年3月,因为家里没有钱,李家发和李海丹辍学了。辍学的小兄妹常到村公路上玩耍,因为村里上学的小孩都要从那里经过。看着别的小孩背着书包雀跃般去上学,小兄妹俩羡慕不已。

  偶遇“兵叔叔”

  从此一家三口吃起“军粮”

  兄妹俩常去玩耍的地方,附近就是驻地某部队。有一天,一名年轻军人走了过来,见小兄妹俩不去上学而是经常到部队附近玩耍,便好奇地问:“小弟弟、小妹妹,你们怎么不去上学啊?”见是陌生人,李家发和妹妹低着头,一言不发。后来,一位路过的村民对这名军人说,小兄妹俩家很穷,根本上不起学。

  回到部队后,这名年轻军人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告诉所在的汽车连连长张明。张连长获悉后,特地抽出时间,带着几名士兵去了李趾富的家。眼前所见到的一切,让他们惊呆了:在一间破烂不堪的老房子里,连一张床都没有,一块摆放在地上的门板就是一家3口的“床”,几个旧碗摆放在生了锈的铁锅里,好像很长时间没有生火做饭了。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

  他们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几名军人后来才知道,如果有人给一点吃的,一家3口就凑合吃点,没有了就饿着肚子。张连长落泪了,他们决定尽自己所能,来帮助这一家人。于是,汽车连官兵自发组织起来捐款,供小兄妹俩上学,并经上级领导同意,李家发和妹妹李海丹作为部队的特殊客人,可以在汽车连食堂带饭回家,具体生活照顾由炊事班战士负责。

  2004年汽车连搬走

  新来的部队继续接力

  就这样,从2001年3月一直到2004年,两小兄妹每天吃“军粮”。但是就在2004年,汽车连所在的部队搬走了,这个家庭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着落。

  2005年,某部队到了定安县龙河镇。在部队附近的一家小卖部店主黄花梅阿姨那里,该部队一名叫李玉华的军人获悉了两小兄妹的家庭情况。李玉华便将情况向部队的领导作了汇报。与此同时,该部队41分队的官兵们自发设立了“爱心接力捐款箱”,将部队官兵募捐的钱供小兄妹俩生活、上学开销。连队官兵接过原汽车连的“爱心接力棒”,让李家发和妹妹生活得衣食无忧。

  据该部队41分队的现任指导员周强介绍,连队炊事班专门为李海丹购买了一个多层不锈钢饭盒,打满饭盒的饭菜,能供李海丹一家3口一顿的伙食。考虑到小兄妹俩早上要早早去学校上学,连队炊事班就为他们每半个月送去一袋米和一些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让他们自己做早餐。中午12点左右,炊事班从战士的伙食中,匀出3份饭菜,盛在饭盒里,等着李海丹来取。晚上6点左右,李海丹也会准时前来取饭菜。

  41分队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连续8年被省军区评为“基础建设标兵连队”,无论从上任连长、指导员,还是到现任连长、指导员,无论从士官还是到两年一退伍的士兵,他们默默接过“爱心接力棒”,照顾与部队结下不解之缘且特困的李家小兄妹,还有其父亲的生活。而李家发与妹妹并没有辜负“兵叔叔”的厚望,两兄妹学习能吃苦,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前3名。

  饭菜很丰盛

  全家人午餐五菜一汤

  4月7日中午11点30分,李海丹从学校里回到家。尽管父亲的脑子不是太清楚,但她还是与父亲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走出了家门。她像往常一样,要去部队取炊事班叔叔为她准备的饭菜。

  李海丹到达距离村庄1公里外的部队时,连队的官兵已经用过了中餐,但炊事班战士唐建平已经为她留好了饭菜。中午的饭菜很丰盛,五菜一汤。唐建平为李海丹取出叠层不锈钢饭盒,用水清洗干净,然后一个菜一个菜地分类盛好。饭菜打好后,李海丹从唐建平手中接过饭盒后,很懂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叔叔”。而唐建平一直将李海丹送到厨房门口,再三叮嘱她在路上要小心。

  李海丹的哥哥刚从学校里回来,他与父亲坐在餐桌旁,将饭盒盖小心翼翼地揭开,饭菜的清香扑鼻而来。李海丹将一份饭菜摆到李趾富面前,一份饭菜摆到哥哥的面前。也许是因家里来了陌生人,李家发一直默默无语,低着头小口地吃着米饭。当记者问起7年来的生活经历,李家发突然抬起了头,想说什么,但是又没有说出来,眼里含着泪水……

  41分队连指导员

  “就是想帮助这个家庭”

  与记者一起来到李家的广东籍士兵曾子龙感慨地说,他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困难的家庭。负责给李家小兄妹送生活用品的士官冯胜成说:“我第一次到他们家时,除了一个犁铧外,没有见到他家有一件超过5元的家当,真的是令人感到鼻子发酸。”

  对于官兵7年“爱心接力”,41分队连指导员周强却有自己的诠释:“我认为我们是做了最普通、最平常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想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个特困的家庭,让他们体会到社会有人在帮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另外也能教育我们的战士,特别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且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战士,他们平时花钱‘大方’惯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周强也表示,他们已经打算在银行为小兄妹俩开个账号,将官兵们的捐款存在银行里,供他们将来上学之用。“只要部队还在这里驻地,我们会老兵带新兵,接力帮助他们。”周强说。(陈标志/李志良)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