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电视直播竞职答辩使干部直对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14:45 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鞠靖 发自南京

  电视直播“公推公选”,公开的竞职答辩使干部直接面对民意

  -电视亮相给胜出者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刁仁昌在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的竞争中胜出。在宣布他任命的第二天,就有市民找他反映老板克扣工资,“你台上讲得很好,现在我遇到这个问题了,你怎么给我处理?”

  3月31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名单,南京市2008年“电视PK”公推公选市政府干部的活动,落下帷幕。

  电视直播演讲答辩被认为是此次公推公选的最大亮点。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称,截至4月1日,共有超过30家外地媒体到南京采访。

  这已经是2003年以来南京市第7次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也是江苏省第二次电视直播竞职答辩。公开的电视直播,为参与“公推公选”的干部带来了什么?民意的参入将使干部选拔制度走向何方?

  “干部选拔”上电视

  事情要从1月16日说起。当天南京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蒋宏坤连任南京市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市长应当在两个月内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政府组成人员。

  但是,在前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调任江苏省长后,新任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2月8日才正式上任。留给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半月,而如果考虑到其间的全国“两会”,实际时间更短。如何在短时间里,提出让各方满意的46个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名单,实在是个难题。

  按照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安宁的转述,在一次讨论中,朱善璐曾表示:我刚从北京来,南京的干部都不熟悉,最着急的就是如何通过一个选人用人的制度,用好的机制、好的办法,把这一次的政府组成人员的重新任命工作完成。

  南京市委组织部长王奇已经在南京工作三年,对干部比较熟悉。他同样担心,“担心在选人用人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个人视野的局限甚至个人感情因素影响,因此必须从组织部门传统的‘盘人头’的做法中跳出来,注重制度设计,靠制度选人。”

  与此同时,在中央高层,对于组织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2月17日到1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新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把改革创新作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

  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李源潮在2001至2003年间曾兼任南京市委书记,其间推动南京市第一次公推公选。2003至2007年他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期间,在省内推行公推公选。2005年,江苏省首次电视直播厅级领导干部竞选答辩,并实行评委现场亮分。

  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安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自从1995年以来,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进入第14个年头,公推公选则是从2003年开始,其中产生了4位区、县长,9个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和两名国企老总,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惯性”。

  这次根据市委的要求,南京市委组织部最终起草出方案,将改革突破口选定在“把知情权、选择权交给更大范围的干部、群众代表”。

  首先是民主推荐,动员市管正职以上领导干部、曾经担任市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出席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等320人进行全额定向推荐,让他们在市级机关、区县、直属企事业单位现任市管副职以上领导干部中推荐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根据一次民主推荐的结果,由市委常委会确定二次民主推荐名单,市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拟提拔担任市政府组成人员的人选进行组织考察。

  接着,组织领导干部和有关方面代表,对拟提拔和首次推荐意见不集中的人选,进行二次民主推荐,其中,对拟提拔人选组织竞职演讲答辩。对拟提拔的人选,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分别进行差额票决。公推公选产生的人选,经公示后,于3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命。

  2月22日,市委常委会一致通过了这个方案,其中包括进行电视直播。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