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感谢政府 上职校生活费没花家里一分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09:18 南海网

  

贫困生感谢政府上职校生活费没花家里一分钱

  三胞胎姐妹为圆梦同上职校本报记者 丁川 摄

  海南强势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职业教育宣传深入人心

  南海网4月10日消息: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今年投入2200万元建设6个市县职教中心和一所示范校,是我省确定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职业教育宣传深入人心,“上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现已成为农村流行语之一。

  惊人的投入:

  去年发展职业教育投资4.6亿元

  一串惊人的数字,凝聚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血和社会各界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与激情。

  海南,一个财政家底并不厚实的“小”省,2007年投在发展职业教育上的经费竟达4.6亿元,中职教师培训经费从往年的不足15万元,一下子增长到150万元。2007年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共16338人,已走向就业岗位的有15545人,就业率高达95.2%。去年全省中职到校新生达到46855人,增幅超过40%,首次实现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007年,海南省在文昌、琼海等10个市县投入37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630万元,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增加学位9000个。今年,省政府将再投入2000多万元,市县配套1000多万元,重点支持陵水黎族自治县等6个市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届时,海南省16个市县(不包括海口市和三亚市)职教中心的建设将全部完成。

  省编办也在职教人员配备上大开绿灯,根据在校生规模为省属中专学校重新核定编制,新增教师编制600多名,各市县教育部门还通过调配、聘用,为职校增加教师近500名。

  巨大的变化:

  职业教育走上集团化发展之路

  最近两年来,我省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教育的口碑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前些年,因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吸引力不强。全省20多所省属普通中专学校,校园面积大的不过一百来亩,小的只有十几亩,有的学校仅有几十名学生。20多所市县职业学校大多与初级中学合办,缺少专业师资和实习设备,主要开设一些农业类专业,在校生最多的为二三百人。据2007年3月份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省2/3的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达不到国家设置标准。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让海南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不少学校只能靠收取学生杂费维持基本的教学运转,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职业教育打翻身仗的机会到了。”从去年开始,很多职业学校负责人已充分感受到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魄力。省政府去年一次性投入3700万元给省机电工程学校,购买一处有130多亩土地、27000平方米建筑的国有企业闲置物业,作为该校新校区;又给省商业学校拨款1500万元,帮助扩建新教学楼,拓展了办学空间。又增建省工业学校、省高级技术学校等5所各类专业龙头校,扩大省级学校接受县级职教中心升级转段学生的容量。市县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三亚市政府整合该市3所职业学校,投入2亿多元建设新的三亚市职业技术学校;海口市政府无偿划拨273亩土地,投入7000万元建设新的海口旅游职业学校。

  在“龙头学校”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走上集团化发展之路。

  发展新思路:

  开创“三段式”办学模式

  近年来,海南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富有海南特色的“1+1+1(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职学校+企业)”的“三段式”职教模式,即学生“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效果非凡。”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红梅介绍,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海南的职业教育走上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大路呢?海南省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截优”法,重新整合省、市、县和企业的各自资源优势,发挥其所长。“三段式”把海南职业教育现有的每段的优势聚集在一起,第一年学生在市县职校打基础;第二年利用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或是省示范中职学校师资和教学设备的优势,采取“以城带乡”联合办学的方式,让学生到省城学校学技能;第三年利用省城示范中职学校与各企业单位的“人脉”优势,让农村学生顶岗实习,并由此走上就业岗位。

  职教现魅力:

  三胞胎姐妹为圆梦同上职校

  职业教育开始展现出巨大魅力,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吸引进职业学校。

  海口市城西路,三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女同在海南农业学校读书,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符金环、符银环、符玉环是三胞胎姐妹,来自文昌市龙楼镇。她们三个都于2006年进入海南农业学校读书,只是专业不同。根据职业教育的特色模式,三姐妹在校学过两年理论知识后,从2008年秋季起,就要开始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了。三姐妹一想到可凭自己的力量去工作,很快就有工资领了,感到非常开心。大姐金环读的是营销专业,她打算找个促销员的岗位实习。“我的理想是自己办公司。”金环鼓足勇气对记者说。因为兴趣爱好不同,二妹银环读的是高管专业,她的理想是当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三妹玉环读的是植保专业,她打算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农业大市场。

  “我们三姐妹能够一起读书到今天,实在是很不容易。”大姐金环感慨地说,父母都在家务农,供养她们三姐妹上到初中毕业时,已经不堪重负,三姐妹都渴望能够继续读书,可看到父母脸上的忧愁,不忍心再提上学的要求。2006年夏天,她们在家中听到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教育招生宣传,“上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口号打动了父母的心,一打听,上职业学校并不用花太多的钱。就这样,三姐妹一起报考了省农业学校,一块被录取。

  “到职业学校读书后,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条路走对了。”大姐金环说,从2007年秋季开始,她们全都享受到了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还免费给每个学生赠送两套校服,家里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很多,使三姐妹可以更为安心地学习。

  贫困学生感谢政府:

  生活费不花家里一分钱

  “感谢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让我们能够继续读书。”省农业学校牧医专业的许声达动情地说,多亏有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加上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勤工俭学,这一年来,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他的生活费基本没花家里一分钱。否则,他早已告别校园生活外出打工了。

  许声达来自海口东山镇,他的哥哥正在上大学,妹妹正在上高中。为了供几个孩子上学,务农的父亲在生重病时,却舍不得花钱看病。去年暑假,许声达一直在做思想斗争:父亲身体已经很差,为了让哥哥读完大学,自己是不是该辍学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呢?去年秋季开学报名时,他还在忐忑不安地想,即使能借来学费,生活费该怎么解决呢?没想到刚开学就听到喜讯:农村孩子读职业学校,每年可享受1500元的助学金。与此同时,学校还安排一些勤工俭学岗位给他,每月最多可挣到100多块钱。生活费,总算有着落了。

  已在学校读了2年书的许声达很快就可以顶岗实习了,他开心地说,有些师兄在顶岗实习期间每月能领到1000多块钱工资,而今,他也能靠自己从职校学到的技术挣钱养家了。

  省农业学校有关负责人感叹道,省农业学校有九成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贫困生人数多,前几年有一些来自琼中、白沙等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一到开学就向老师借钱吃饭,现在的农村学生每月可领到150元补助金(一年除假期2个月共计10个月),比以前的学生幸福多了。学生们能够安心求学了,流失现象减少了,老师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