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专家力挺南沙石化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01:27 金羊网-新快报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实习生 何绍禄 黄恺

  ■专题统筹:温建敏

  他们认为污染可控制,且建南沙石化搬迁广石化对广州环境利大于弊

  “‘零增长’不是可持续发展!”有关南沙项目的选址及环境影响问题可谓一直争议不断,不少专家为此曾提出反对意见。

  对此,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潘涌璋则指出,以不发展经济的方式保护环境是不正确的。多位专家也指出,从经济安全等方面考虑,南沙项目应该建,而污染不但可控制,且借此关停落后的广石化对广州环境更有利。

  南沙项目布局合理

  李适宇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在南沙建设现代先进大型石化基地,布局是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他说,从产品的需求上来看,石化产业的布局应该选择在产品需求量大而且较为集中的地区,也就是产业集中、人口集中的城市群。

  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燃料油品的大用户,但原油全部需要从我国北方运来,或者从国外进口。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丰富的产油国提供的原油为我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项目选址其实就是选一个最佳平衡点。”他说,项目可不可行,要看土地、交通运输、产业技术基础等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环境容量,是否会破坏生态,居民健康会不会受影响等因素。过度强调和考虑某一点而忽略另一点,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个好例子!”他说,青藏铁路经过的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高原地区,沿途有非常珍贵的野生动物,还有水源地等。但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太重大,建设非常必要。所以,我们国家就采取加大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等,来尽量减小对环境的扰动,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是环境保护成功的范例。

  污染治理国内领先

  李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南沙地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看污染是否严重,主要用排放系数来衡量。”李巍表示,排放系数越小,污染控制水平越高。具体到石化炼油厂,就是炼制一万吨油会产生多少污染物来计算。就国内而言,老炼油厂排放系数应该在10左右,而南沙石化将采用国际和国内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排放系数应该在3—3.5之间,也就是炼制1万吨油,会产生3至3.5吨的二氧化硫,属于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平。

  他还表示,南沙拟建的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将实现零排放。

  影响不大可以接受

  杨卫国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副主任

  “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环境影响。”杨卫国表示,任何项目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南沙处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很多人担心建设石化项目后会对南沙现有生态环境和周边城市带来较大影响,这种担心可以理解。

  “关键的问题是上什么样的石化项目。”如果是上国内一般技术水平的项目,不仅南沙不能上,在广东省其他地方也不宜上。如果是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加上项目上马后的严格管理,在南沙建设现代化石油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对南沙的现有生态环境、对周边主要城市,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环境影响。

  因噎废食并不可取

  潘涌璋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博士

  “‘零增长’不是可持续发展。”潘涌璋说,上世纪70年代,有个“罗马俱乐部”,认为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就不要做任何事了,并提出了“零增长”观点。而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思想。

  “建立一个新型石化厂,必须要有新的理念。”他认为,任何项目的污染都是客观存在,关键是想不想控制,如何控制的问题。而“工业生态园理念”是控制污染的好办法,把废物变宝贝。

  “要达到百分之百不影响环境,这是不科学的。”他说,环境是有容量的,即自然环境对污染物有一定的消纳和净化作用,只要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一定的量,这些污染物是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因此,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我们就可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现在污水处理完全做到无污染、零排放,但是没有这个必要,环保也要讲求效益。

  公众认识存在误区

  曾维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目前石化项目在公众心目中的“三高”形象(高污染、高水耗与高能耗),是一个认识误区。

  现代石化项目的污染物排放与传统工艺相比,在工艺、设备、污染控制和管理等方面都已有很大改进。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加强末端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可以将污染物排放、能耗与水耗水平控制到很低水平。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